以下原創内容,請勿搬運(公衆号:Citta希達)

前日,超前點映看完了《大奉打更人》,實際上,我内心深受觸動。長久以來我始終認為,“殺一人以存天下”這種觀點有其正确性。

我對熱血題材的文章依舊情有獨鐘,這類作品的核心在于傳達一個理念:生命固然珍貴,卻總有某些價值淩駕其上。而公理與正義,理當在這世間永恒閃耀 。

作為一部融合了穿越、玄幻、懸疑、喜劇等多種元素的劇集,沒想到卻在最後幾集中賺足了我的眼淚,一時心緒波瀾,有些俠義之情,不吐不快。

該劇講述了現代打工人楊淩意外進入充滿“懸幻”色彩的大奉王朝,改頭換面成為監察百官的打更人銅鑼——許七安。在這個全新的身份下,他沒有沉溺于個人的得失,而是迅速地将自己融入到大奉的社會環境中,以打更人的身份監察百官,為百姓伸張正義。

作為最初的男頻爽文改編,男主具有多重外挂加身,在辦案中總能化險為夷,扭轉局勢,引得我們屏幕外的看客心情澎湃,全程爽感。然而最後卻被劇情淩厲一刀,為故事中的人物扼腕哀歎。

這人便是鄭興懷。他出身貧寒,寡母養大,卻憑借自己的努力進入國子監學習,最終成為楚州布政使,忠誠正義,素有愛民如子的美名。在楚州城面臨鎮北王阙永修的屠殺時,鄭興懷是第一個站出來替百姓說話的存在。他曾在軍營内的兵将私占耕地一事上,直接連殺了三名始作俑者以昭天理公道。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官職而高高在上,而是始終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敢于與權貴作鬥争,為百姓伸張正義。

在楚州城破之際,鄭興懷更是展現出了他的大義與擔當。盡管自己被人追殺,家破人亡,依然希望可以為百姓發聲。他帶着鎮北王指使阙永修屠城的證據,與許七安接頭,告知了相關情況。

然而,他的努力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視,反而觸怒了皇帝,被押入牢獄。在獄中,鄭興懷孤立無援,面對的是無盡的黑暗與絕望。那些權貴們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視他的生命如蝼蟻,随意踐踏。最終,鄭興懷被挑斷手筋腳筋,生生被阙永修用鐵鍊勒死,毫無體面的用一條白绫懸挂獄中。

徐徐圖之。這是魏公公告訴他的話。他聽進去了,但他實在不忍心衆多百姓無辜枉死,他做不到蟄伏,做不到韬光養晦,他隻想用自己剛強到有些魯莽的舉動,來為那些無聲的魂魄發出最後的哀嚎。

他也知道,血屠三千裡事件背後之人位高權重,心機深沉,非他一己之力可抗衡之,但早已做好了毅然赴死的準備。鎮北王兵權在握,又是皇帝胞弟,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鄭興懷的死,成為了壓垮許七安内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許七安,這個原本在打更人體系中逐漸嶄露頭角的人物,有着自己的抱負與追求。他深知在這大奉朝,權力的争鬥無處不在,但他始終堅守着自己心中的正義。鄭興懷的死,讓他的内心充滿了憤怒與悲痛。鄭興懷于他而言,或許是摯友,是并肩作戰的夥伴,亦或是在這冰冷世間感受到的一絲溫暖。如今,這一絲溫暖被無情地掐滅,許七安心中的正義之火熊熊燃燒,他決定為鄭興懷複仇,哪怕要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

個體微光,彙成正義星河。在許七安前去死谏的路上,許多曾經的官場好友,抑或着江湖人士,紛紛前來助陣,希望為鄭興懷證明,将真相大白于天下。這一幕,如同黑暗中燃起的點點星光,雖微弱卻堅定,彙聚成了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向着那高高在上的權力中心進發,誓要撕開遮蔽真相的層層迷霧。

魯迅先生在民國時期所著的一篇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中曾談到“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将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古代文人,最講究風骨。何為風骨?是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的剛直不阿;是陶淵明“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的憤世嫉俗;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的灑脫傲岸;是蘇轼“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疏朗。

風骨常和氣節聯系在一起,我們會用“骨頭硬”來形容一個人有氣節,這種精神内核不僅存在于士大夫身上,也根植于每一個正義的人心中。

兒時有段時間,在面對“玉碎派”和“瓦全派”時,對玉碎之流很是不屑,覺得是沽名釣譽,不懂迂回之人,隻欣賞瓦全派的左右逢源,暗度陳倉的機敏。後來年紀漸長,才發現這種“舍我其誰”的勇氣,和“以身入局”的隐忍一樣難得,甚至更能警醒世人。

當面對國家的危難、社會的不公時,他們能夠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承擔起責任,哪怕這意味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這種勇氣,不是一時的沖動,而是源自于内心深處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在近代史上,譚嗣同就是這樣一位“玉碎派”的代表人物。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他本有機會逃離,卻選擇留下,以自己的鮮血喚醒沉睡的國人。他的那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壯烈的絕唱之一。他的犧牲,雖然未能改變當時的社會現狀,但卻如同一道閃電,劃破了黑暗的夜空,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最後,引用《悟空》這首歌曲的一條家喻戶曉的評論作為本文的結尾,出處亦是草根之流,然卻又浩然正氣蕩于心間,很符合我對這部劇最後的感受。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淩霄。”

“如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