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蜜友一年來堅持不懈的傾情推薦下,終于追完了去年的武俠爆劇《蓮花樓》。好的作品長尾效應很明顯,盡管距離首播已經過去了一年時間,依然有着極高的讨論度,其魅力在于不僅僅刻畫了一個恩怨交錯的風雲江湖,而且将筆墨着重于人物刻畫,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層次豐富的江湖兒女。
故事以正道第一高手、四顧門門主李相夷與邪派第一高手,金鴛盟盟主笛飛聲的大戰展開,狂風驟雨中,李相夷沉入海中。再次蘇醒,已是遊醫李蓮花。随着方多病的加入,接踵而至的懸疑奇案揭開的不僅僅是事主的私心與陰謀,也是10年前塵封的往事和李蓮花這個人愈發完整的形象。
李蓮花和李相夷是一個人截然不同的兩個位面。少年天才,江湖第一,桀骜不馴李相夷;疾病纏身、逍遙灑脫、無心江湖李蓮花。這是一個人蛻變的十年,一個人獨自對話的十年,也是他僅剩的十年。
《蓮花樓》的精巧之處在于,他是一場逆行式的告别。不同于無名之輩努力奮鬥稱霸武林的勵志叙事,李相夷出道即巅峰,因遭歹人暗害,身重劇毒,不僅聲音樣貌發生了改變,功力也被毀去了大半,在旁人眼中,現在的李蓮花宛如一個“殘廢”,但他卻在一次次舊疾複發中,與自己達成了新的平衡:一人,一樓,一狗,大隐隐于市,不血雨與腥風。
拿起與放下,永遠是人一生的課題。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真正的慈悲,是見識過大千世界的光怪陸離,明了人心的深不可測後,依然選擇做一個以赤誠之心生活的人,依然會為路邊的野花,天上的雲霞而流淚的人。是我知道強大的人更容易活得成功,但我選擇簡單的生活。
“阿娩,不喜歡一個人了,不是一件需要自責的事情。”面對曾經的愛人,他真誠地祝福她擁有新的幸福。我們曾真摯地相愛,但時過境遷,你我已遠非當日的你我,既已放手,便不再回頭,不留牽挂,各自前行。
“阿飛,當年月色,就如今日。”笛飛聲是個武癡,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最純粹和簡單的人,一生所求就是成為武林第一,并且真正的打敗李相夷,為了能和李相夷再比試一次,笛飛聲付出了很多努力,或許,笛飛聲是最不希望李蓮花死去的人。二人從宿敵到知己,也讓李蓮花在經曆死而複生堪破人生後,發出“月色如今”的回應。是啊,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隻相似。當年的月色照在今日的二人身上,變了的是心境,不變的是亘古皎潔的月光。
所以什麼才是好的結局呢?是否一定要用一場盛大的圓滿,才對得起這筚路藍縷的一路。有朋友害怕受傷,和我講“于是愛恨交錯人消瘦,怕隻怕這份苦沒來由”。
我不禁莞爾,愛恨離散,本就是為人一世應當經曆的,有過體驗,才知道什麼是值得——活着本就是值得。那些驚濤駭浪的瞬間,終将被時間的洪水所吞滅,留下波瀾不驚的水面,偶爾蕩起漣漪,才能回想起當初鮮衣怒馬,或是撕心裂肺的時刻。
劇集尾聲,李蓮花斷劍飛落懸崖,毅然躍入茫茫煙雨之江,雲湧浪起,與《一壺蓮花醉》的背景音樂交織,其境其情,恰如蘇轼《臨江仙》所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鏡頭流轉,李蓮花落筆生花,字裡行間洋溢着時過境遷之豁達,守護蒼生之宏願,與本心純淨之情感,于芸芸衆生間,悟見天地之廣、衆生之繁、己心之微,步入人生至高境界。
我學道時,師父總說要“和光同塵”,但是我和師兄弟們皆知:和光易行、同塵難為。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同塵”,需先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看到世界的全貌。随着時間的流逝,李蓮花越來越淡然灑脫,他愈發貼近一個道法自然的修士,内心有正義,行為有餘地,這不是圓融,而是一種行雲流水的内外合一。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不言道,但我處處所為皆是道”,這種紅塵煉心的生活終究能鍛造出最大的光芒。
我們總是覺得要匡扶正義,實現我們少時的理想,就要汲汲營營,掙它個頭破血流,哪怕以命相搏也在所不惜。可到後來才發現,原來僅僅是能養活自己,過好當下的生活也是值得誇耀的事。畢竟,沒有人能逃開這俗世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是聽到李蓮花說自己如何種蘿蔔時瞬間破防的......
當掌門很好,種蘿蔔也不賴。這或許就是李蓮花的魅力所在,叱詫風雲是他,歸園田居也是他。人可以擁有不同的人生,這很珍貴。
武俠世界是中國人的烏托邦,裡面承載着我們許多人年少的夢,中年的情,老去的魂。所以武俠世界的叙事也不應該是單一線性的,而是擁有更多可能性和包容度。“娜拉出走”後的故事,更值得我們去思考。因為人生本就是一場漫長的告别,隻是我們的倒計時比李蓮花虛多幾十年,在這種隐約的時間危機感背後,每個人應該過怎樣的人生,是否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是更為重要的課題。
人生是一片土地。有人種了花,有人撒滿了草,有人在種植了一棵樹,也有人培育起了糧食。每一個種子不一定發芽,每一朵花也不一定盛開,這就是無常。最重要的,是栽種的過程的施肥、澆水,是與烈日疾風抗衡的日子,那些平凡的日子,撫平了傷痕,淡化了痛苦,留下的是對人生泰然處之的勇氣與道心。
生死對于很多人來說,都是看不破的謎題。尤其是對于死亡,帶有天然的恐懼,有時候我們甚至都不清楚自己在恐懼什麼。越接近死亡,越害怕死亡。李蓮花在長期的病痛折磨中,主動做出了選擇。或許有時候,我們難過的不是結局,而是我們對結局的無能為力。因此,有限的主動給了李蓮花一份無畏,也給了我們觀者一份期待與面對自己人生課題的強心劑。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