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
1、婚宴現場,其實亭亭就坐在怡敏對面,但怡敏一開始隻能不經意又刻意地偷偷看着她,生怕被發現。多年深藏在心的人,突然的相逢,似乎很近,但卻又感覺那麼遙遠。
2、婚宴現場,怡敏打翻了杯子,正走去洗手間時,亭亭望着她離去,仿佛想要一起前去,但後來還是罷了,畢竟,自己是什麼身份呢?沒有身份的存在,其實隻能是一種不存在,連起身幫助的資格都沒有吧。
3、的士上,一開始,也許太久沒見面了,彼此都找不到話,但又不顯得太尴尬。後來,反而是怡敏打破了沉默,“我們多久沒見了”,似乎感覺如果是由亭亭先開口更好,畢竟總感覺她才是主動的那一位。
4、的士上,怡敏說了她的近況,亭亭感受到她的一絲沮喪,不拐彎抹角,就直接說了出來。怡敏回答,“沒有啦,沒事,我很好”,但表情卻顯得更加落寞。畢竟,這種“我很好”,跟她自己内心真正期待的“我很好”,有着巨大的鴻溝,但又說不上“我不好”,畢竟世俗眼中,老公人不錯,又有個小朋友,也有體面的工作,說不好,也許自己覺得都“矯情”吧,可冷暖自知,但也就隻能“冷暖自知”了,有些話和小思緒,慢慢折磨着自己,但都爛在心裡。
5、的士上,亭亭說,“你現在結婚有小孩,老公應該對你還不錯吧”,“那你應該過得蠻開心的咯”,但這兩句,怡敏都很惆怅,也沒有回答。也許,她也不知道如何回答吧,所以選擇了沉默,畢竟,如果再讓自己擠出一句“是啊,我蠻開心的”,那就對自己太折磨了。
6、怡敏先到,下了的士,亭亭來電,聊到落下的喜餅。最後,“這是我的電話”,“我知道,你号碼又沒有換”,“怕你忘記”,也許,這短短三句話中,包含了亭亭怕已經被怡敏忘記,所以要着重提醒和強調的小思緒,我們都如此害怕被遺忘,一有機會,隻能鼓起勇氣,主動确認,才能心安。而對應後來的橋段,盡管怡敏沒有将她的号碼備注,可這個号碼,早已刻在了她的生命中。
7,回憶到高中時,亭亭在場邊看怡敏打排球,怡敏的每個動作,在亭亭的視野裡,都是加了“夢幻濾鏡”的慢鏡頭,也許這就是喜歡一個人的感覺吧,如詩如畫,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
8、亭亭要求加入排球隊,那句“學姐,我是認真的”,除了加入排球隊的決心是認真的以外,似乎更多的是一種關于“傾慕和愛戀怡敏是認真的”的自我表态吧,這種自我表态,隻能說給自己聽,但也希望說給對方聽,可隻能用迂回的方式,免得讓對方反感。
9、而那句“學姐,我會變得跟你一樣厲害的”,似乎年少時,我們傾慕和愛戀一個人,都會把她當成人生的意義和動力,隻有當自己變得與她一樣時,也許那種“平等”,我們才能感覺自己配得上喜歡的人吧。那種愛,也是一種自我修行和曆練,因為你,我和我的世界變得更美好了,也許與你有關,但更多的,是與自己有關。
10、當怡敏問,“你叫什麼名字”,亭亭回答,“鐘亭亭”時,很明顯感受到亭亭的喜悅,引起了喜歡的人關注,雖然隻是微不足道的一句話,但世界在那一瞬間,其實已經亮了,如果是夜裡,那片刻,天上所有的星辰都在閃爍,照亮了整個黑夜。
11、練習後,出了排球場,亭亭先出來,可邊跟着同學心不在焉地聊天,目光卻一直偷瞄着後面的怡敏,等到怡敏走到她前面,亭亭才急忙擠出一句,“學姐再見”。随後,眼神又跟着怡敏的離去,騎着單車趕緊追上,然後找到機會問怡敏,“要不要載你”?年少時,也許我們喜歡一個人,都會主動但又“不刻意”地創造與對方相處的機會,那種瞬間的機會,可能“蓄謀已久”,也是“見縫插針”,就是希望能“自然地”發生,深怕造成對方的反感吧。
12、怡敏拒絕被載後,亭亭不甘心地說,“學姐再見”,但那種不甘,又豈能真的離開,畢竟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啊,所以騎行數米後,又停下來轉頭說,“我載你吧”,這次不再是問,而是直接和肯定的表述與要求,深怕被再一次拒絕,錯過了如此寶貴的機會。
13、兩個人在車上,亭亭說,“我發現你很愛說沒關系耶”,這種口頭禅,也許連怡敏都不自知,“有嗎”?“嗯,而且你說沒關系的時候,都不是真的沒關系”。年少時,我們喜歡一個人,會細細品味和研究,對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我們總要找出那些細節背後的意義和内涵,反複研讀,專心挖掘,用心用時去感受。如果對方是一門學科,也許愛慕着對方的我們,都能是這門學科的研究生吧。
14、怡敏說到自己因為模拟考考太差,父親不再載她回家,罰她自己走回家,那瞬間連我們都感受到亭亭的“竊喜”,“那沒關系啊,以後我都可以載你”,想到年少時的我們,真的好想好想跟愛慕的人能多一些機會相處,哪怕是一分一秒都可以,為了那些瞬間的相逢與相遇,翻閱千山萬水,也會是甘之如饴。
15、鏡頭切換,來到怡敏在家,與老公的對話。怡敏知道老公沒帶兒子去母親家,語氣有些抱怨,但老公卻又不以為然。可以想象,一個細膩的人,跟一個神經大條的人一起生活,是一種多麼持久而看似“細微”的難受,那種“細微”看似不緻命,但卻又次次絕殺,磨損着生命中的每一寸,每一個角落,等到發現時,早已千瘡百孔,但想更換,卻又連更換的一絲力量都沒有了,最後,隻剩下默然與冷漠,但又要強顔歡笑。
16、怡敏來到房間,看着小朋友睡去,此時的微笑,才是她在家裡唯一真心的笑。當生命的意義隻能寄托在另一個生命上,是一種幸,還是不幸呢?也許她也不懂,但荒漠中,有那一抹綠色,總好過沒有,雖然她也懷疑,是否是自己選擇了荒漠?抑或是命運将她推向了荒漠?這些問題,其實沒有答案,而沒有答案,隻能是更加糾結吧?或者,已經忘卻了還有糾結的存在。
17、怡敏拿着手機,看着沒有備注的号碼,應該是不知道如何備注吧?曾經親密的稱呼,肯定已經不适合;把她備注為全名,也許我們又有所不甘,似乎太嚴肅了,仿佛未曾相愛過;所以,不備注,隻把對方深藏在心,才是一段戀情最好的紀念。
18、随後,怡敏打了“你好嗎”,但随後删除。面對許久未見的舊戀人,我們會感覺自己并不重要,又有什麼資格問對方是否還好呢?好能怎樣,不好又能做些什麼?後來,換成了“有空多見面”,可又删除。有些遺憾,如果見了面,被觸發了回憶,可能更加痛苦吧。所以,不見面了,也許這樣自己更好受一些。
19、後來,怡敏反而收到了亭亭的短信,“明天見面”,瞬間,在家中第二個真心的微笑出現了,這可能是許多年來,在家中她真心的第二個微笑吧?她摸了摸自己的臉,照了照鏡頭,看看自己是否已經老了?畢竟,面對曾經的愛人,我們都希望自己還能是年輕時的樣子吧?哪怕知道物是人非,可是否對得起曾經的自己和對方,自己還是需要反複确認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