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為這個案件會更複雜一些,沒想到院社一方單純作為“惡”存在。
理想主義的記者,追求真相,不死不休。但在過程中,她情緒主導做出了不少違背新聞倫理的操作,都讓我感覺她比那個新人女孩更像愣頭青。
巧得很,我不僅學新聞的,而且為了學分曾經做過自閉症兒童看護的志願者工作,後續也做過一些養老院的調查報道。
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是寫實的,但還是不夠。
善和惡,電影需要簡單的二元對立,尤其是這樣一部壓抑的現實主義電影,這樣才能方便大家戰隊。尤其結尾受害人依然受苦,加害人繼續逍遙法外,代表理想主義者和希望的女主茫茫然孤立于雨中的背影,才更讓人憤怒、絕望和不可接受。
但現實,是灰色的。
生育率暴跌,人口老齡化嚴峻。當下,誰都要操心一下這個議題,幾乎每個人都有話要說。
作為不婚不育主義者,我對這個問題十分在意。看過譯文紀實系列的專題和親自去養老院做義工後,就隻剩下了絕望:攢錢,去國外安樂死算了。
我不知道别人怎麼樣,我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沒有經曆過社會毒打而保留的一點理想主義者的清高和傲慢。
我想象着那些被家人放棄、孤獨地住在養老院裡的老人,因為我的到來而獲得短暫的快樂,他們會慈祥地微笑,而我因為他們的笑容而感到一種做了好事的滿足。
剛當志願者的時候,我也覺得這裡的氛圍很不對勁。護工态度粗魯,訓人如訓狗。環境惡劣,吃食難以下咽。還是傻白甜的我,對此憤怒,甚至想着我要好好披露這個虐待人的地方!
很快,我就發現了自己的天真。
有些老人天生就是脾氣壞,會為了折磨護工故意把屎拉在床上,吃飯的時候把湯碗往人身上潑,還有的老人甚至會在女護工照顧他的時候動手動腳,完完全全就是性騷擾。
我對世界的想象,是如此的單薄。
目前,養老問題主要由政府、市場和個人三部分解決。
社會福利保障需要錢,在生育率暴跌和經濟下行的情況下,以往可以勉強被忽略的矛盾都會變得更尖銳。政府捉襟見肘,這部分的空缺就必須由市場來解決。但市場是向“錢”看的,無權無勢的人就隻能靠自己。
電影主要探讨的,就是私營殘疾院社裡的虐待現象。
無能為力,是我在看電影過程中反複出現的情緒。哪怕虐待和性侵醜聞屢禁不止,但彩虹之橋依然人滿為患。因為沒有辦法,有瓦遮頭已是這些人對生活的最低要求。
理想的情節是,私營院社爆出醜聞——新聞媒體介入——社會輿論倒逼市場改革——民衆受益
但現實情節是,私營院社爆出醜聞——新聞媒體介入——輿論起來了,但改變不曾發生
看電影的過程中,我一直很擔心一件事,如果院社方不是一個單純的壞人怎麼辦?如果他确實是想要做一些好事但也确實不耽誤自己資本家的本性掙了黑心錢怎麼辦?(雖然電影裡沒有發生,隻是單純把院社方設置為“惡”的一方,虐待之外,還設計了性侵智障女性的情節,可以說是十惡不赦。)
我一直在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絕望的發現,此題無解。
政府比所有人都更有義務、也更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政府首先要保障的是經濟。養老是負擔,而對經濟無益。
就算建了那麼多的養老院、老年大學、老年人活動中心,又能惠及多少人,輪得到底層人嗎?不說别的,就城市養老金和農村養老金之間就是一道不可跨越的天塹,有些農村老人,一個月隻有100多塊錢的分發。
而随之湧入的市場養老,它們也隻會向“錢”看,《媽媽!》裡的高級養老院和《白日之下》的養老院,會是一個養老院嗎?
如果沒有虐待和性侵,彩虹之橋隻是單純一個環境不合規格容納了太多院友的地方,你會舉報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