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first主動放映

沒有想到first影展之後過了這麼久才開始寫這篇影評,可能是有太多想說的東西。

剛看完的時候,和朋友聊天,大概也是聊童年的飯桌,說着有哪些不好的回憶,但是我們兩的感受卻完全不一樣,她好像覺得沒太大所謂,但是我對那段回憶很讨厭,突然就覺得,一些複延到成長以後的創傷,好像也需要一些質量和數量上的堆積,那些場景累計的越多,就越會凝結成一個記憶塊,長大後在某個瞬間想起,被淚水泡發,膨脹起來;又或者是有一件印象及其深刻的事,回想起來就像一顆小石子掉進深井,蕩出好多層漣漪。

當時看完後和朋友說的第一句話就是,這部片子一定是中國人拍的,太擰巴的中國家庭,所有人都被壓抑在一個空間裡,情緒都因為所謂的“家和”而不得釋放。

開頭的長鏡頭确實很容易讓人昏昏欲睡,但是聽完導演的解釋之後也挺喜歡這個設計,他說空間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所以那些大量固定機位拍攝家庭空間,而人則處在邊緣部分,我非常喜歡這一點。其次是台詞裡面的一些隐喻,例如内裡破碎而外表完美的焗瓷,例如表面要包好不然會散的團子等等,記得應該還有一句諷刺疫情的台詞,但是我不記得了。

其中我有一個非常喜歡的情節,不是餐桌戲,是在女人出軌被發現後跟她老公交談的那一段,她問,為什麼節日大家一定要開心呢?為什麼一個家一定要和和氣氣呢?為什麼我是你老婆就一定要愛你呢?大家都為了那個“和”,把自己弄得痛苦不堪。

最後疫情封小區,也算是呼應了導演想要表達的被空間困住的家人,同時又帶點小幽默,現場的大家都會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