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張藝謀的野心很大,這個片子體現了導演的野心,似乎想拍一部史詩。可惜,他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沒有真材實料作為基礎,浮在空中的宏大叙事就顯得可笑。
張藝謀的史觀,不過就是 “曆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這樣一個淺薄的事實。這既不真,更不善。若求真,就應該洞察這樣的事實去追求曆史真相;若求善,就應該對暴秦的殘酷殺戮加以揭露和譴責。張藝謀沒有這麼做,他回避了真與善,隻退到去追求形式上的所謂美。
用一個獨特的别人沒有講過的方式去講故事,這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基于自己膚淺的理解而失敗了,那也要勇于承認失敗。
他失敗在哪裡?任何詞彙或者概念的運用都需要在具體的情境當中的,缺少具體的情境支撐,你的詞彙就算再漂亮,再宏大,那也是蒼白無力的。
和平,這似乎是一個普世的價值。可是,秦統一的真相是,一個屠夫屠殺殺光了敵人,就必然帶來了和平。這種和平不是和平,隻能稱之為殺戮的中止!
天下,一個暴君控制了整個國土,就擁有了天下,這是一個傻子都知道的事情,可是這個隻是暴君一個人的天下,你張藝謀如此感動是做什麼?
張藝謀用天下與和平,能欺騙、迎合國外觀衆,可單單是對中國人,他理解的太少了。
雖然從曆史的角度看,殺了嬴政也許并不會改變後來戰國的結局,殺與不殺沒有區别。但張藝謀卻把它理解成秦王仁義、和平,不該殺,這豈不是可笑?
不必殺與不該殺,完全兩回事,可惜張藝謀竟然沒有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