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導演的初衷是做幾個關于逝者的故事的拼盤,但是又找不到一個契機把它們串聯起來,所以搞了這麼一個寫悼詞的落魄編劇,做了一出ppt式的流水賬,對每一段的刻畫都是很矯情的淺嘗辄止,根本沒有觸及到人情感的最深處,我覺得還不如做單元劇,深挖每個小人物背後的故事,都比這牽強附會的重組家庭感人得多。或者設計另外一個更合适的角色把這幾個主人公串聯,比如郵遞員呀什麼的,如果更有巧思一點可以讓聞善成為穿針引線的角色讓世界線收束,這種設計在很多電影裡都有使用,而這部片的編劇偏偏采用了最不動腦子的方法,直接插了個寫悼詞的人去連接這些故事,感覺很不用心,就像初中生作文裡學生硬生生加進去一個線索貫穿全文試圖讓一切變得圓融高級一般。
包括聞善這個人的形象也是很單薄的,我從他身上隻能看到一些符号化标簽化的性格,并不覺得他是一個打動我的活生生的人。小尹的設計是有意思的,但是又缺乏力量,剛開始看還以為是工具人室友呢,其實可以給他安排更多出彩的點明主角内心活動的戲份,小尹也是看不出性格的人,像一個沒有感情的幽靈,兩人的對話很尬。感覺真的浪費了這個設定,有點可惜。
全片有一種系統性的八股文式的造作,從台詞到故事,大部分時間在自我感動,形式大于内容。這種根基上的出發點上的問題就導緻這整部電影邏輯上站不穩,我就想問一個對逝者有深厚感情的人真的會讓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寫悼詞嗎?罵聞善寫得不好不了解逝者亂寫悼詞的時候真的很可笑,那你為什麼不自己寫呢?還有,到影片最後都沒看見他那值四千五的悼詞,是編劇根本編不出動人的悼詞所以幹脆不給觀衆看了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