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肯尼迪》用一種真實與藝術加工交織,真相與杜撰交合的方式,構成了本片懸疑推理感的來源。電影在還原真相的同時,也虛構了不少情節,畢竟導演沒法了解到事件的全貌,相關文件封存到2029年,但誰知道七年之後會不會再次因為所謂的“國土安全”讓這段曆史繼續懸而未決呢。或許肯尼迪刺殺案件會永遠無法公開,無法了解到全部真相。

《刺殺肯尼迪》在1991年上映,上映之初正如預想那樣,引起了軒然大波,這部電影如同一顆炸彈一樣,引發了社會轟動。各大記者,各家媒體對電影對導演本人都口誅筆伐,譴責電影,譴責電影背後的人。電影内,加裡森追逐真相之路漫無止境,不斷有艱苦阻撓他前行,因為他在觸及這個國家這個社會最敏感的話題。一位總統在乘車遊行時被槍殺,而比刺殺本身更恐怖的事情是,一群手握權力的人不約而同地包庇真兇,隐瞞了真相。電影外,導演本人甚至也收到了死亡威脅,這是如此的“默契”又相互對應。

電影随着加裡森的層層推進,離真相越近,就代表着他手裡的法槌一層一層的敲開了這個國家不為人知,醜陋的一面。有人試圖掩蓋真相,真相的揭開會刺痛某些人的神經,但對真相的渴望是每個人最原始的一面,隻要你離真相越近,就一定會得到群衆的支持。

這并不是一部簡單的記錄肯尼迪刺殺案件的調查史,而是一部關乎于國民精神的電影,主旨并不在于背後的真相,在于事件背後,在于自己國家漠視真相的行為背後所帶來的憤怒感和挫敗感。這不關乎于我們個人,關乎于自己的後代是否要生活在一個謊言蔓延、正義得不到伸張的國家。

如果一介總統尚且如此,作為普通市民的人們又談何民主談何國土安全呢?加裡森的演講固然振奮人心,但也隻能證明認為刺殺案件或許有蹊跷,無法定罪。相關證據,相關檔案,在一次次公信力喪失中被銷毀。

“不要談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去想想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真相的掩蓋是可悲的,而普通民衆能做什麼,能做到不忘卻,做到渴望真相,簡單的童話告訴我們正義必将戰勝邪惡,多行善會上天堂。殘酷的現實并不總是如此,但隻要有人在堅持,總會有人為他們的罪行付出代價,正義總會來臨,遲來的正義或許不是大家想要的正義,但正義能夠慰藉人心,慰籍那些還相信正義的人們。

究竟是誰刺殺了肯尼迪并且試圖包庇罪行?想必每個人都參與其中,CIA、FBI、軍方、達拉斯警方。每個人都刺殺了肯尼迪,除了被推上替罪的集中點——奧斯瓦爾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