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個趣事,旁邊的情侶看的呼呼大睡。有劇透,正文開始,以下皆廢話。)

《在水中》的質感用“極簡主義”來形容都有點高估了,似乎連“極簡”的标志都沒有做到,更别提“主義”了。毫不誇張地講,電影學院一年級的孩子都能拍出比這部影像更有“電影感”的作品。與此同時,一以貫之的“愛情小品”主題視乎也被棄之身後了。抛棄了近乎所有的受衆,現在如同一絲不挂,在水中遊泳,這時看到了一個模糊的世界,Hong處理着這個模糊世界和現實之間的關系。

清晰與模糊

雖說Hong作導演太久了,可能不太熟悉攝像器材,但畢竟在美國讀了電影的本科和碩士,對焦這樣的事情,作為導演的必修課,還是不太可能出錯的。剛剛覺察到虛焦的時候,并沒有意識到它是要作為一種美學嘗試的。天真地認為這樣的鏡頭會是某個人的視點,但是這個人物到片尾也未曾露面。是否應該把這種模糊鏡頭當作Hong晚年“印象派”風格的嘗試?“印象派”追求的是光影,也即時間的流失瞬間。對Hong的創作了解的人,知道他很多時候不寫劇本,而是看到演員和場景後,在拍攝當天早早起床,根據環境和演員給自己的感覺寫故事。這樣說來,他本身的創作方式就很“印象派”。亦或是應該把這種虛焦的鏡頭處理當成一種模拟?也就是模拟人處于水中世界後觀看到的景象的效果。如果可以這樣認為,那我們似乎就獲得了一種美學上的新的解釋可能性。

洪意欲何為?

奇怪的事情是,影片中有成功合焦的鏡頭。如果沒有記憶出錯,《在水中》有幾個為數不多的聚焦符合主流觀影習慣的鏡頭,即焦點聚焦在了主體或者客體上面。這樣的鏡頭,出現在剛剛開始的海灘,海灘似乎也有些模糊。但是第一次三人在民宿吃pizza時,焦點是實的。這組鏡頭,交代了三個核心演員,以及放在一旁的用以拍攝的三腳架。對焦成功的處理,隻是起交代介紹的作用嗎?也就是讓觀衆知道他們看的主要人物的長相以及他們要做的事情嗎?這确實可以構成一種解釋。但這樣确實有點中庸了,因為影片已經達到先鋒的标準了,何必不從一開始就呈現在水中的模糊視線呢?

那清晰和模糊是為了區分嗎?區分某種真實?

模糊的影像出現在第一次在民宿分完pizza之後的情節之後。三人從民宿的小路去往海邊,注視大海,然後是中景鏡頭下,三人聊着過來幫Seoung-mo拍片的事情,以及在這裡要花的費用都是Seoung-mo自己辛辛苦苦存的錢。這之後的影像全都是模糊的,模糊成了印象派風格的繪畫。

雖然是連續的時空,但是模糊的影像從去往海邊的路那裡開始出現了。這是一種強行分割。把聯系的時空分割出了新的形态。無所事事的日子以及給自己的創作提供靈感的日子。無所事事的生活是合焦的,給自己的創作提供靈感的生活是模糊的、在水中的,并且構成Seoung-mo的影像拍攝内容。Seoung-mo在給其他兩個演員講自己的拍攝想法的時候,他說要先拍一個遊客在海灘上玩耍的鏡頭,他自己也是遊客中的一員。看海的時候看到了在海邊撿着垃圾的女孩,他過去追問女孩為什麼撿垃圾……Seoung-mo創作的影像始于他們從民宿出來到海邊玩這一現實,而電影《在水中》的模糊影像也從這個部分開始。這樣看的話,我們不能再僅僅把《在水中》中的清晰的、合焦成功的鏡頭當成是一種介紹人物和将要發生的事件的功能,而應該看到清晰的、合焦的鏡頭與模糊的、未能完成合焦的鏡頭之間的分切作用。它們的存在把時空連續的現實進行了一種“詩意”劃分。劃分出了現實中無所事事的生活和給自己創作提供靈感的生活,而提供給自己靈感的生活也成為了劇中人物Seoung-mo的短片拍攝内容。正是這種劃分為Hong的某種類似“印象派”的美學風格提供了内核支撐。

遮蔽與歧義

處理現實與影像之間的模糊是Hong一以貫之的電影本體探索。之前是通過叙事視角的改變,一個相同的真實,在不同的人物叙事中變得模糊起來。Hong早期的《處女心經》便是這種手段。後來是通過電影銀幕來實現,他會安排故事中的人物去看電影,整個故事即像是真實發生的,又像是隻是電影院中的故事。在《劇場前》中,這個銀幕甚至都未成出現,電影中的故事和真實世界的故事就被連接在了一起。隻是《在水中》更加大膽,同一連續時空,通過清晰與模糊的影像處理來表現影像與現實之間的模糊關系。Hong的這些嘗試,無一不是對電影本體的讨論,而探索的過程中,很自然又帶來了叙事的遮蔽和歧義效果。

Hong在讨論什麼?

在動做—影像中,最為核心的不是情緒而是事件,以及事件的銜接與連貫。Hong的電影從本質上講是反叙事/反動作的。他的故事中無事發生,如同将毫無情節的生活、一潭死水的生活搬到了大銀幕上,似乎把一切的戲劇性都剪掉了,隻留給了觀衆無聊的瑣事。

那些被減去的事件時而露出自己的觸角,暗示着自己背後的巨大軀體。被遮蔽的事件,在Hong這裡有兩種表現手段,一種是後面給出揭示,一種是永遠作為迷,成為驅動人物行動的力量。觀衆無法得知這種力量的原因,因為Hong拒絕交代。這樣被遮蔽的事件于《在水中》裡有多處,其一是Seoung-mo将要拍攝自己愛上撿垃圾的女人的故事。剛剛開始拍攝,他的兩位演員不知道他要做些什麼,一頭霧水。觀衆也不知道s要做什麼。看到故事最後,Seoung-mo拍攝幾條完畢後,他開始解釋,他在創作垃圾的遊客中看到撿垃圾的女人,并且迷上了她。跟她遠去,卻并不受她喜歡。于是自己一人孤單地走向海邊。這個事件在最後得到了揭示,而一些事件被永遠遮蔽了。例如:Seoung-mo給一個女人寫過一首歌,這首歌作為了全片最為動人的配樂揭示了Seoung-mo的心境,而Seoung-mo和這個女人的關系被遮蔽了。聊天中,Seoung-mo跟他的男演員争論是否采納女演員的鬼點子?Seoung-mo不想用,認為用别人的想法等于剽竊别人的作品。但Seoung-mo到底用還是沒用?Seoung-mo和這個女演員什麼關系以及這個女演員和Seoung-mo給寫歌的女演員之間什麼關系?這些問題全被遮蔽起來了,如同形成一個無法解釋的歧義文本。

……

(以上皆廢話,

說句實在話,一直喜歡Hong的電影的自己,看到《在水中》也不知道該誇還是該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