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開了瓶冰啤酒,終于打開下載了兩個月一直未打開的《無依之路》開始看。看到最後二十分鐘的時候,跟酒精抗戰失敗,直接沉沉地睡過去了。我喜歡喝點小酒,但我的酒量又是非一般的差。
回到正題。
其實看這部電影的全程都沉浸在揪心的感覺裡,所以很多對電影裡更多的探索産生深入的思考。
失去相伴一生的另一半之後,弗恩開着房車獨自穿越美國西部,在遼闊的荒野裡工作,居住,旅行。
看似幾乎走完了一生,又好像在這荒野裡度過了又一生。很難說清楚這是一場怎樣的旅行,看似homeless,但其實隻是houseless,當心裡有堅定的力量和無盡的思念,好像隻有放逐自己,才能讓自己更真切地感受到内心的歸屬。
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然後又冷靜地同他們告别。
這部電影看似所有的平靜,但所有恰當好處的平靜都讓我又揪心又感動。
大概是因為最近在思考自我探索的問題。電影裡遼闊的荒野畫面讓我着迷,又讓我恐懼。我想,能夠獨自在這遼闊的人生完成探索的人,才是最強大的人。
當我安心地生活在人群中,被現有的社會規則和各種社交關系庇護着,我好像不需要太多探索就可以安全地過我的一生。但這些庇護實際上又是一種麻痹,社會上大多數人需要的東西就是我需要的東西嗎?我給過自己多少機會去探索世界和自己?
答案是,很少。但,好在我還給的起。
大約在電影的最後十分鐘處,路上一位失去兒子五年的老爺爺說,在路上遇到很多人,分别的時候從來不說再見,因為隻要一直在路上,總會再見。
告别的時候,他跟弗恩說,See you later.
他說,隻要一直在路上,你總會遇到你思念的人。他堅信自己有一天會重新遇見兒子。弗恩會遇見她失去的愛人。
我是信的。那些離開的人,會以另外一種形式回來。
送給不得不上路的你。
我們路上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