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我的阿勒泰上頭了好幾天,一共八集四天就播完,完結那天晚上幾乎失眠,第二天竟然還要補五一放假調休的班,上班路上困得不行又滿腦子都是最後一集的情節幾乎沒法思考,我覺得我是以極大的職業精神像個正常人一樣查房、操作、跟病人談話,上完那一天的班。

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這麼上頭,包括封神,封神讓我的感受其實是“舒适”,以緻于最後已經變成了我搬磚的bgm,成為一種老夫老妻左手摸右手的熟稔。也不能說現在面對文藝作品内心已經毫無波瀾,畢竟春節去看熱辣滾燙也看哭了,但那更多是因為自己的某些情緒産生了共情,但看我的阿勒泰,即使在還是輕喜劇基調的第6,7集,我也會在某一個時刻突然眼眶發熱的,這很類似像很多年前我看早春二月或者蘇聯電影時候的感受,當時并沒有什麼強烈沖突的情節,導演似乎并沒有用力,但内心裡就空落落的一沉,繼而感到莫名惆怅。這種感觸和我個人情感的投射無關,是純粹基于審美體驗的悸動。

非常敬佩叢叢導,真的非常厲害。之前去看了她的上一部作品送我上青雲,那是一個基調令人感受到憤怒和迷惘的片子,而且看到片尾我覺得導演也并沒有能夠回答自己的這種迷惘。看阿勒泰前幾集的時候還跟人說幾年過去導演似乎平和了,但看完第八集,我突然意識到,平和的隻是表達,導演内心依然風雷激蕩。前七集的輕喜劇風,到第八集把人騙進來殺,真是太兇殘了。有人說第八集突兀,踏雪的死生硬,但我想說,如果沒有第八集,這也許不過是一個新疆版的有風的地方或者青春躺平版的山海情,但第八集讓這個劇集成為“我的阿勒泰”。

踏雪之死突兀嗎,也許吧,“這是一個意外”,但就像契诃夫所說“在戲劇開頭如果有一把槍它在結尾一定要響”一樣,在前七集半似乎不經意的鋪墊的所有細節,草蛇灰線,全部在最後一集成為巴太射向踏雪的那支箭。

踏雪注定會死,這是一個遊牧民族終将消亡的隐喻。踏雪是在馬場用“現代化科學的養馬方式”馴養的,但它在比賽中受了傷、心理也有問題,它來到那仁夏牧場、逐漸康複,似乎這種世外桃源田園牧歌可以治愈它,但現代社會的入侵,最終依然使它不能避免死亡的命運。在高二百騎着摩托追踏雪的時候,瞬間想起葉賽甯的四旬祭,“鋼馬打敗了活馬”。葉賽甯的生命終結于對田園消亡的悲痛和迷惘,那是他的“昨日的世界”。

巴太殺死了踏雪,我覺得這似乎也是導演在否定以“歸隐山林”來逃避現實的奢想——夏牧場也不是世外桃源,沒有人能在時代中赦免和逃離。就在殺馬的情節之前,是蘇力坦向巴太妥協的情節,一切矛盾似乎都在化解,唯獨一句不經意的“你是獵人的兒子”,卻一語成谶。

導演沒有回避矛盾——巴太必需在殺馬和救人之間選擇,但或者又可以說他沒有選擇,身為“人”的道德使他必需射殺踏雪。巴太拉弓射箭的那個鏡頭,非常冷靜、堅決。

在殺馬之後,巴太的離開無疑是逃避。但也許在之後幾年中的某一個瞬間,巴太明白了他作為“獵人的兒子”,在“新”和“舊”之間,他必需要做出選擇,無法折衷、無法調和、無法逃避。

舊的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落後,新的是否就一定是進步,這是一個可以用自然辯證法讨論的哲學問題。選擇沒有對錯,那隻是你想要的生活。而就像文秀曾經說的,“我們才二十歲,還不知道想過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夏牧場上的巴太,信誓旦旦的說“馬場那是我想要的生活”,但他也并不真正的知道。

片尾,巴太選擇回到牧場,人的選擇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甚至于你的選擇可能并不完全因為個人的意志,但這個選擇的決定權和承擔者,依然永遠是你自己。那三年裡巴太的内心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但他最終選擇去守護一個終将消亡的世界,這何嘗不是一種對自我的獻祭,草原上血色的一幕是巴太的紅沙陣。

文秀和巴太最後有沒有在一起,其實我不太在意,但貌似讨論很多。巴太最後那套造型非常好代雪山飛狐,雪山飛狐也是一個神級的oe,胡斐那一刀,究竟有沒有劈下。

夏天結束了,但你在夏天收集的一切,将陪伴你度過冬天。

在北影節看完前三集的時候我說覺得不太能确定主旨,表達的東西很多,其實有點擔心想表達的東西太散,甚至一直到第七集我還是覺得不知道最終的落點會是什麼。當然我不知道主創們是不是這個意思,但就我個人,我看到的主旨就是,世界鬥轉星移,時代的浪潮裹挾每一個人,我們什麼也不能改變,但應該努力探求和堅守自己的心——這是年輕的文秀和巴太在生長痛中學習做的,也是張鳳俠和蘇力坦一直在做的。

巴合别提克的意思是幸福的人,但什麼是幸福?像普希金長詩裡的名句:誰在年輕的時候就很年輕,誰能不遲不早的成熟,誰學會忍受生活的冷酷,誰就算是幸福。人,或許總是需要殺死年輕的自己,去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最後說一些關于于适的吧。不需諱言,追這個劇最開始是為了看于适,但現在我可以說,即使沒有于适這也是一個好劇,但我同樣得說,這個劇裡有了巴太,于适毫無疑問是加分項。其實我是有點懵的,就我出于好色而追星,竟然搞到了演技派。去年看過封神有點擔憂姬發會不會是他的演技巅峰,後來雖然也能看出來他有表演的靈氣但畢竟再沒有完整的作品來佐證,阿勒泰要播的時候我甚至還有點擔心,于适會不會被嘲成“在品質劇裡跟着蹭的”,北影節看了三集也隻是稍稍放心“演的還不錯”,6、7集他被爸爸打了個大逼鬥和幾場感情戲我開始感歎他真會演,但我真的完全沒有想到最後的高潮和落點竟然都在巴太,而于适會有這樣炸裂的發揮。

自認年輕的時候也是閱盡影視男神,以緻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文藝作品興緻缺缺,内心古井無瀾。老房子着火喜歡上小于之後經常覺得屍體被他照得暖暖的,一個快到四十歲、不再相信個人奮鬥、對這個巨大草台班子的世界十分失望的社畜,因為他再次感受到自己還活着還具備愛和欣賞的能力,這确實是一件對我非常重要和快樂的事情。

最後用一句葉賽甯的詩總結吧:在大地上我們隻過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