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字數較多,适合真正喜歡且有鑒賞能力的美國R級恐怖血漿片影迷】

在近年來所有老牌IP續作中,《鬼玩人 崛起》是至今為止我最為滿意的一部。它從攝影手法、音樂音效、劇本設計、血漿等各個方面都秉持着這個系列的味道,沒有出現讓看過前作的觀衆感到突兀與格格不入的地方。近年來的老牌IP續作很多都在改變系列的原始觀感,而如果成片質量無法令人滿意,那麼這種偏離優秀的系列前作所定下的基調的行為帶來的隻會是失敗,以及對此IP系列壽命的縮短甚至直接毀滅。重啟版《緻命彎道》便是一個例子,新版《德州電鋸殺人狂》也差不多是個例子。而同樣是近幾年的系列續作,《驚聲尖叫5-6》《孤兒怨 首殺》《新猛鬼追魂》等雖說明顯有着現代化的新元素質感,成片質量也褒貶不一,但是上述幾部作品都沒有抛棄前作的觀感與基調,這也是在沒有信心能夠成功的情況下,遵循老版不大肆改革的必要體現。

而《鬼玩人 崛起》與上述IP續作稍微不同的一點是,它從各個方面都讓觀衆感受到了系列的原滋原味,而恰巧《鬼玩人》這個IP的觀感是極具代表性且不能夠被大肆改動的。

...
《鬼玩人 崛起》

就像提起《死神來了》,觀衆都會直接明白這個系列必須要有巧妙的“死法”設計,觀衆就是為了看死法。而同時,觀衆心裡也會清楚這部電影的配樂和剪輯手法不需要像《電鋸驚魂》一樣。看過上述兩個IP系列且有恐怖電影鑒賞能力的觀衆腦中會有這麼一個概念——《死神來了》所對應的畫面是:物體掉落滑動等産生連鎖反應,同時輔以緊張懸疑的背景音樂;《電鋸驚魂》所對應的畫面是:緊張的倒計時音效、角色緊張的吼叫、快速剪輯與閃回以及特别調動觀衆情緒的緊張且令人振奮的背景音樂。

而提到《鬼玩人》這個系列,看過前作的你會想到什麼?

森林、死亡之書、由遠及近的鏡頭移動、惡魔聲音、惡魔從裝可憐到氣急後爆髒話的模樣、電鋸、角色自殘與殺戮、大量的血漿、詭異不安但又令人振奮的音效與音樂......

《鬼玩人 崛起》可以說是繼承了以上所有元素,而“森林”這一點的改動可以列到優點之中——在距離上一部10年後的今天,這個系列在想着創新。

本部電影開篇便是熟悉的《鬼玩人》系列經典攝影手法,森林中快速移動的鏡頭讓觀衆立馬進入狀态,當角色出現在鏡頭之後也沒有過多啰嗦,緊接着又出現了觀衆熟悉的“角色發出惡魔聲音并做出詭異舉動的場景”。在該部中,被附體角色Jessica用惡魔的聲音背對着正常人角色Teresa念出Teresa手中《呼嘯山莊》的句子,緊張感直升的Teresa,愈來愈怪異的Jessica,越來越緊張且升至頂點後突然消失的背景音樂——這完全是《鬼玩人》最熟悉的感覺,且這部新作也将片中所有類似橋段完成的非常棒。

...

但是在我看來,《鬼玩人 崛起》沒有超越2013年的新版《鬼玩人》。

首先是對角色的折磨與殺戮設計上不如2013版,同時緊湊程度和數量上也不及,這一點問題非常嚴重。

統計一下《鬼玩人 崛起》中對角色的殺戮與折磨都有哪些設計(隻記錄真正實施且給到鏡頭的):開篇一瞬間的撕頭皮、玻璃捅穿手、啃眼、吃玻璃、削絲模具揦小腿、木棍穿嘴巴、剪刀捅鼻子。

上述便是所有,且全部都是幾秒的鏡頭。單看這個數據,對于一部R級恐怖片和一部《鬼玩人》系列續作而言就略顯單薄了。而且該片在角色所受折磨設計上有一個嚴重問題,即沒有對同一個角色進行連續折磨的設計,所有角色所受折磨的描寫都是開始即結束,且幾乎沒有創新亮眼的地方。除了被附體的母親Ellie之外,每一個角色在死掉之前幾乎都沒有太過驚豔且連續的殺戮設計。由此,該片便在2013年版《鬼玩人》的對比下相形見绌。在2013年版本中,導演将後半部分的節奏把握的特别緊湊,殺戮與折磨手法設計也十分亮眼,且血漿量十足。拿出來和《鬼玩人 崛起》的“開始即結束”類比的話,13年版本中某一段:被附體角色Olivia在廁所拿玻璃割嘴巴,男二Eric看到,朝後退時滑倒,腰部撞在馬桶上接着摔倒在地,接下來Olivia拿帶針頭的注射器朝他戴眼鏡的眼部瘋狂打擊,後Olivia被Eric打倒,緊接着鏡頭給了Eric拔出眼窩下面針頭的特寫,然後Olivia又一次朝他爬來,Eric用馬桶碎瓷磚砸死她後此段才結束;再比如另一段,被附體角色Natalie拿着釘槍掃射,眼鏡男被射中數釘,男主Davia也被射中幾下,而這段并沒有結束,接下來被附體角色Natalie又拿着鐵棍掄了Eric很多下,包括手被砸爛的特寫,直到David開槍(且是射掉手的血腥設計)後該段才結束該斷......

明顯可以看出,以上都是持續性設計,當觀衆開始看到折磨角色的場景,期待的會是這種多方面設計的持續性場面,而《鬼玩人崛起》便在此有着嚴重缺失。

這種沒有持續性折磨角色橋段的設計不是什麼緻命缺點,且本片導演的确成功高質完成了這部作品。但缺點雖不是緻命,卻也的确是該片無法忽略的诟病,因為如果編劇在片中設計更多且持續的殺戮場面,那麼該片會變的更好,更為優秀。


但為什麼不是變成系列最好的一部?或者說超越2013年版本的一部?

答案是因為結局的設計。

想必看過2013年版本的朋友都會感覺到,這個結局雖說血漿量還可以,經典道具電鋸的加持也很厲害,但可惜的是,這明顯和2013年版本的結局重複。本片結局女主手拿電鋸幹掉最終的怪異結合體,同時其被卷入的碎木機更是将血漿量朝上提了一個等級——但是均不及13年版本中一切發生在下“下血雨”條件下的血腥程度。不過血漿量不能企及不是大問題,但女主手持電鋸大鋸最終反派這一設計與前作幾乎一模一樣這一點實屬不該。13年版本可謂是聲名遠揚,當時時隔20年的重啟電影續作,在新老元素的結合中拍出了下血雨及女主電鋸鋸反派的震撼結局,從上世紀至今甚至都沒有美國恐怖片中有此設定,這至此都足以為整個美國恐怖片行業所贊譽。而《鬼玩人 崛起》作為又一十年後的續作,不考慮超越前作,卻拍出這種緻敬與抄襲邊界難以捉摸的結局,這種行為實在讓人無法理解。

好在該片的缺點沒有出在緻命的地方,導演完美的完成了整部影片,讓觀衆又看到了一部原滋原味的R級《鬼玩人》續作。同時,1200萬美元的投資全球票房已經破億,這也明确了該片下一部立項的機會十足。

近年來經典IP續作不斷出産,有的遺憾收場終結了IP;有的賺錢但丢掉口碑,接着又為賺錢加緊出續集,最後走向終結IP的結局;同時也有的名譽雙收......《鬼玩人崛起》有缺點,但也屬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續作,佳作值得認可與贊譽,同時期待其下一部作品能夠更加完善,質量更高。


●其他:
1.該片中去掉了可以拯救被附體人的設定,這一點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但這一設定沒有影響整部電影劇情進展,更重要的是也沒有在整個系列上有推翻前作設定的影響,所以不用過多糾結,隻是編劇沒想加入而已。
2.說一點感性方面的。我接觸歐美R級恐怖血漿片15年,對絕大多數此類影片都已習慣。但是在《鬼玩人 崛起》觀影後我最大的一個感覺竟然是心裡很酸,對于該片劇情中受害的這一個家庭。電影沒有過多的刻畫這個家庭,但是僅僅十幾分鐘的時間便讓我看到了他們一家人很相愛的畫面。而最讓我想到就心酸的地方是:女主Beth來到姐姐Ellie家,得知Ellie正在經曆婚變,但Ellie在困難之時聯系Beth兩次卻都沒有任何回複。而在此設定之下姐姐Ellie也沒有怨恨女主Beth,且家庭情況不夠富裕的她,依舊讓孩子們去買披薩來迎接Beth阿姨并解決當天的晚餐。
家裡來客人,讓孩子去買披薩,這個普通的家庭接下來所要看到的應該是一家五口人聚餐的場面,結果卻是一場腥風血雨後隻剩下Beth阿姨及家中最小的女兒的結局。

以上隻是感性的心裡層面所感,值得存在,但是不會對該劇情設計及編劇有任何貶低侮辱之意,因為深知劇情需要進展,恐怖片劇情必定會有死亡,世間也一定有苦難,美國恐怖電影也必将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