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展現的是完美騎士精神 "Pentagon" 在個人面對死亡時展現出的破缺,而此處的高文爵士從故事開始就在各方面都達不到騎士精神的要求——因為他根本就還不是一個騎士。恪守諾言、彰顯“Chivalry”的旅程,在這裡變成了在環境影響和家族政治操縱下建立自己身份與名望的渴求。結尾的留白給本就含糊的故事留下了更大的不确定性,高文在最後一刻的漫長想象之後的最終獲得的堅定,可以當作精神的覺醒(“如果我繼續怯懦,即使我繼承王位也最終會垮掉,所以我要從現在就變得勇敢”),但也可看做是某種叛逆的放棄和悲觀主義(“不論我這次做的怎麼樣,在家族的操縱下我還是會稱王,但我根本不配不如現在去死”)。能夠想到創作者在對這個中世紀騎士文學的再改編時,希望加入這些有關個人成長探索的、政治與個人耦合的更“現代”的意義,以及自己對這個故事的獨特理解,但在劇情方面似乎又想貼合原著又想獨自創作,而陷入了兩邊都不沾的尴尬局面,零散的段落無法和主線建立密切的聯系。但畫面攝影和設計實在很美很神秘,整部電影也充斥着一種迷人的古怪氣息。
與原著比較下的一些想法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