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薩弗迪兄弟的影迷,我一直非常着迷于他們那種幾乎帶着受虐意味的電影方法, 帶有強烈作者風格的視聽技巧與密集的情節沖突, 精準地調動觀衆的焦慮與不适,卻又讓人無法移開目光。 《粉碎機》延續了這種對情緒的高超掌控能力, 隻是這一次,他放緩了節奏。《粉碎機》不再是那種讓人心率飙升的焦慮電影,而是讓焦慮轉向内裡——一種強烈的精神眩暈。

...
狠狠拉炫光

巨石強森的造型起初讓我感到懷疑,這種健美身材在UFC擂台上似乎不太合理。胸腹太過臃腫顯得臂展短、協調性差,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被命運擺在擂台上的活靶子。但正因如此,這個外形的違和,反而成了角色的悲劇質地:一個被肌肉困住的男人,被自我形象的神話囚禁,想用暴力證明自己,卻被同樣的暴力反噬。

...

某種程度上,這部片對強森本人就像 《鳥人》之于邁克爾·基頓, 《某種物質》 之于黛米·摩爾,強森在這裡解構的是他職業生涯中反複被強化的“鐵血硬漢”神話。戳破了這層僞裝,讓人看到他内裡存在一個自尊心崩潰、陷入藥物依賴的普通人。

雖然這看起來并不是一個新鮮的命題,one Foxcatcher after another,以及縱然在整體叙事偏向傳統,少了以往那種撕裂性的形與感, 但依然是薩弗迪式的。搏鬥結束後,我們看到馬克·科爾必須重新面對一個無法搏鬥的世界,依舊擅長讓我們感受到,那種從身體墜入靈魂深處的失重。

這不就是“原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