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goisHollande)簽署法案完成立法,法國正式成為全球第十四個承認同性合法婚姻的國家。一周後突尼斯裔法國導演阿布戴·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的電影《阿黛爾的生活》作為一部女同性戀題材的電影獲得當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榈大獎。
本片的落腳點依舊是在階級差異和身份認同的困境上,柯西胥表示:“我對于同性戀沒有激進的看法,我沒有試圖定義它,在拍攝過程中,我也不會對自己說‘對,但這是兩個女人’。我隻是在講述一對戀人的故事,它就像任何的愛情故事一樣美好。”
全片使用了大量的篇幅對阿黛爾懵懂、混沌的狀态進行描繪,她因對自身性取向認知模糊而嘗試與(明顯不同頻的)男孩相戀,因“拉拉”身份被同班同學霸淩,長大後又總是遊離于集體聚會的愉快氛圍之外。阿黛爾自始至終保持着誠實而憨傻的孩童狀态,這在兩人熱戀期時可以因激素和高度性合拍而被忽略甚至被視為優點,但随着時間的推移和熱情的冷卻,裂縫便逐漸出現。
艾瑪對自身取向和理想追求是有明确認知的,她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負,常年投身于上流社會對哲學、藝術的探讨中,情感上在阿黛爾之前、之後都可輕松地結束一段關系轉而立即投入到一段新的戀情中。一段親密關系的解除對艾瑪來說是可以快速愈合的,對阿黛爾來說則是整個世界的崩塌。
艾瑪的家庭
利用食物作為表達符号是柯西胥常用的手法。在阿黛爾的家庭中,意大利肉醬面是最常見的食物,廉價、容易填飽肚子;而艾瑪的家裡則吃着昂貴的牡蛎,精緻而美味(從中世紀開始,歐洲就普遍認為牡蛎是一種壯陽催情的食物,後也常用作性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