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蘿茲尼的城堡

結局看完了,後勁很大,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酸澀感四處彌漫,好像受了很重的内傷,卻又不知道傷口在何處。

開頭以為是個俗套的沙雕穿書劇,中間發現是有點意思的武俠劇,後來才發現是一部家國天下的情懷劇。

點睛之筆是在李沉舟身重劇毒,命不久矣,在風雪亭,對淚眼婆娑的愛侶師容說的那句:天下,已經救無可救。

努力了那麼久,他終究是心寒了,也累了。

是啊,他耗盡一輩子心力,希冀能挽大廈于将傾,卻終究發現,一切不過是徒勞,苟延殘喘的帝國終将難掩江河日下的頹勢。再怎麼努力,也不過是蚍蜉撼樹,阻擋不了滾滾曆史洪流。

曾經的他,也如同蕭秋水一般,有着江湖俠義夢,隻不過,他的夢想更宏大,希望能兼濟天下。所以,他以皇子之尊,出走江湖,與志同道合的熱血少年們一起,建立權力幫,做的事,卻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是為了家國大義,籌謀良多。

他探尋寶藏,換成糧草物資,為前線将士源源不斷提供支援。他不恥于朝堂主和派的卑躬屈膝委曲求全,力主以戰止戰,全力支持前線将領,抗擊入侵者。

他的結局,一開始就注定了。

因為,古語雲,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他,李沉舟,行的是江湖道,謀的卻是朝堂事。注定是一場悲劇。

連蕭秋水與他寥寥數面,都看出來他遠在江湖,卻心系朝堂,談及的都是天下紛争,朝堂謀略。

心胸狹隘嫉賢妒能的皇帝兄長猜忌他、忌憚他,以慢性毒藥蠶食他的身體。他了然一切卻坦然受之,隻為能讓皇帝放心,完成抗擊敵寇的大業。

可他,卻忘了,抗擊敵寇,主戰主和,這是當權者的課題。不是他李沉舟,一個出走江湖的前皇子的任務。

他可以為了江湖道義,拯救抗敵将領,可以為了家國大義,派人運送糧草辎重。他可以隐于幕後,唯獨不可以走到台前。

走到台前,皇帝起疑,殺心便起。

更何況,這個皇帝,便是最大的主和派。這位皇帝一再退讓,屈膝求和,多少黎民百姓的性命都不及他頭上的皇冠和帝位穩固重要。他不會相信李沉舟是為了天下黎民的安危以身犯險,更不可能相信世上會有這般光風霁月毫無私心的人物,他隻看到李沉舟一呼百應的号召力和權謀智計帶來的威脅。

李沉舟策算無遺,唯獨低估了上位者和當權者的卑劣。或許他以為,當權者隻要稍微動一下嘴皮子,稍微放棄一點私心,就可以讓很多人不再流離失所,不再朝不保夕,不再受苦受難,不再到處被刁難,不再被壓榨,可以國泰民安。

可是當權者之所以能上位,就是因為沒有任何慈悲心,他們私欲重,對不是自己陣營的人手段狠辣,斬草除根,更不可能對底層百姓有任何憐憫之心。指望他們突然良心發現,少收幾鬥米幾鬥糧,簡直是天方夜譚。哪一個上位者對内不是極盡壓榨搜刮之事,對底層百姓處處設置障礙,欺壓到底,對外倒是換了一副嘴臉,和談議和,能賠款納貢便退讓,能割地便割地,反正隻要保證他們一小撮人的榮華富貴權力地位即可,哪管老百姓活在水生火熱。

在認清了這一切後,李沉舟,這個悲情的理想主義者,才終于沉痛地說出了那句話,天下,已救無可救。

救不了人心,救不了人性,當權者的人性,更是沉疴痼疾,無藥可醫。

所以,李沉舟和趙師容攜手赴死,像是給這個泥沙俱下的帝國寫下了一個必将死亡的注解。

而李沉舟将救命的唯一丹藥給了柳随風, 柳随風和宋明珠攜手天涯,更像是從另一個維度活下來的李沉舟和趙師容,走向人心最希冀向往的純粹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