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世未深時我以為所有人的幽默感都差不多,幽默無非接梗和玩梗,自己哈哈哈以及逗别人哈哈哈。後來我發現完全不是這樣,一個人有多幽默,她/他對這個世界的接受性就有多高。

所以我特别尊敬宮藤官九郎,因為他有着非同凡響的幽默感。

通常人們認為反思人生是痛苦的,反過來,似乎隻有在痛苦的情緒之中人才會反思人生,反思人生的人也一定是痛苦的。所以人們對尼采、梵高得了精神病的事實特别津津樂道,哲學系自殺率高也顯得不能再合理:誰叫那些家夥成天淨想些不該想的。

人們也愛說喜劇的内核是悲劇,小醜在無人看見的地方偷偷哭泣——雖然我們不願意反思人生,但我們都承認人生很深奧,一旦反思就會陷入痛苦。

但宮九告訴我們,不,其實悲劇的内核是喜劇,反思人生是極其好玩的事情。不是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麼,其實人類也應該發笑,這一切實在是太好笑了。

笑的原理是什麼?簡單講就是偏離期待。當一件事發生在本來不該發生的情境之下,它就會顯得不協調、不合理,這種荒誕的感覺讓人覺得好笑。比如我小時候聽過的一個笑話,一個人總是覺得背癢,到處求醫,求到一個偏方,方子嚴嚴實實地包在一個包裹裡。一層又一層地拆開之後,裡面隻有一張小紙片,上面寫着兩個字:撓撓。最顯而易見的答案寫在最千辛萬苦得來的紙上,荒誕即笑點。

但其實很容易發現的一點是,同樣的荒誕,有些時候造成的不是“笑果”,而是憤怒或悲傷。把上面那個笑話換湯不換藥地改寫一下,一個人瘋狂地愛着另一個人,想盡各種辦法博得對方的歡心,滿心熱忱地付出多年後對方終于寫來了一封信,上面也隻寫了兩個字:分手。這就不是一個笑話,而是人間大悲劇了。

所以無論喜劇悲劇,内核都是荒誕。是人的力與無力之間的遊戲。在荒誕面前保留幽默感,意味着大大方方地承認自己的無力,同時堅定地相信自己仍然保留着一些重要的力量。

A小姐當了15年小三最終一無所有地離開,開着出租車開始新的人生。她被玩弄、被欺騙的過往,化作了一聲聲令人捧腹的“八嘎呀路”,和咖啡館聽衆的一臉一臉又一臉懵哔。

B老師風騷的外表和自卑的内心之間的糾結撕扯,被表現為一曲曲絢爛又搞笑的舞蹈。他一直像個懷春少年,渴望為喜歡的人付出一切,但是搞不清楚自己内心到底是想要付出還是想要占有。

C編劇把全部熱情都投入進電視劇,劇好她就好,收視率降低她就要瘋。她把脆弱的一面丢給男人,但其實她的脆弱都是來自于熱情與産出之間的轉換不暢。她的戀人是故事,就像店長的戀人是咖啡一樣。

D聲優很明白C的需求,二人多年的婚外情其實是很明确的各取所需。C需要情緒垃圾桶,D需要漂亮女人。所以E出現的時候D立刻垂涎三尺,而且D還用一種特别迷糊的語氣說出了自己有過n段婚姻和n+1個孩子這種事情。這種男人放在現實生活中人人喊打,但放在電視劇裡你就會覺得,嗯,還是該打,但怎麼這麼好笑。(松尾鈴木跟宮九一樣是喜劇大師啊。)

E妹子以萌為武器打遍東京無敵手,卻因為意外懷孕而成長為了一個有責任感的“正常人”。她太做作了,但是又太可愛了。

F演員大咖跟别人相比簡直是個沒有弱點的人,慷慨大方,善解人意,而且愛家庭不亂搞。甚至因為自己在心裡偷偷喜歡上了E(完全是粉絲心态)而覺得自己出軌感到非常自責。笑死,劇中劇裡的油膩大反派扮演者竟是道德模範。

G小忍是偶像劇女主人設,因為喜歡店長而女扮男裝進入咖啡店打工,還以男生身份成了視覺系搖滾樂團主唱。愛而不得最終默默祝福的劇情被性别翻轉的沖擊搞得哭笑不得。

H店長從來不直接跟人講話(在D老家曆練後才漸漸學會把“歡迎光臨”“請慢用”說出來),但os爆炸豐富。宮九的劇常常讓人覺得酣暢淋漓但無話可說,就是因為能吐的槽基本上全被他自己吐完了。店長熱愛咖啡,一絲不苟,但意外地喜歡跟自己賭博。賭着賭着甚至忘了自己是為啥開始賭的。其實就是因為他對A一見鐘情嘛。用内心打賭這件事來表達愛情,個人認為是神來之筆。

店長每次變身,以及其他人物每次中二,都是編劇在輸出價值。這些價值,很難不是編劇自己痛苦反思的結果。但是反思到最後,頓悟以大笑的形式表達出來。就像劇情裡一樣,旁人聽得滿頭問号,當事人卻男默女淚。人生就是這樣,隻有當你自己需要磨咖啡的時候,你才會真正在意咖啡豆的産地,在意水蒸餾的最佳時間,在意什麼可以混合而什麼必須純粹!

好想擁有這種一本正經的幽默感啊!!!

這種對嚴肅話題和幽默處理的結合手法是非常特别的。通常講故事的人會為了緩解氣氛而在嚴肅的故事裡加入一些讓人會心一笑的小插曲,但這些小插曲和嚴肅的主題之間并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在宮九的劇本裡,故事處處都是好笑的,因為他是用幽默的方式直接去表達嚴肅的主題,因為嚴肅的主題本身就有幽默的屬性,也就是荒誕。

人生是混亂的,宇宙是熵增的,人們在紅塵裡打滾,叫苦不叠,但是這一切多麼幽默。

我現在正坐在一家讓我想起曼哈頓的咖啡店裡,并且給為我制作店裡獨創的創意咖啡的酷妹推薦了這部劇。我說這是部挺老的日劇,03年的。她說,03年,我剛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