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特工隊2》的主線是青春期,這故事很難講。統計數據表明,青春期事實上是人一生中負面情緒的高峰期,不好才是正常的。很多人(哪怕童年時被很好地養育了)從十幾歲到二十多歲,也會很自然地陷入混亂、焦慮、自我懷疑中,而不像電影一樣,隻焦慮幾天就組織起一個穩定又積極的自我認同。我理解從劇作的角度,必須給出一個光明的結尾,所以萊莉的痊愈多少有一些理想化了,并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好像主人公陷入驚恐發作後,隻因為得到朋友們的接納,她就飛快地(在情緒小人的努力下)找到了狀态,所有的問題全都解決了。

這不能作為真實生活的參照。短期内的情緒好轉是可能的,但是中間那些像樹一樣的東西(信念和自我認同)則需要很多年,一點一點豐富和完善。要我來講青春期這段時間,我還是會講這些喪氣話:如果你感覺很糟,說明就是很糟,“慢慢來吧”。

事實上,故事最後萊莉的自我意識還是在各種好和壞的圖式中快速變換,說明什麼?說明她剛開始面對自我的複雜。對于一個敏感糾結又愛胡思亂想的小孩,離她建立穩定的自我認同最少還要好幾年。在這幾年中,患得患失是常态,前一秒鐘覺得自己天下無敵,下一秒鐘又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一邊焦慮自己不被人喜歡,一邊又在自憐自傷“就我也配?”所以就是怎麼都不會太好。但是接受了怎麼都不會好,也會好一點。因為你意識到這就是自己最差的狀态了,未來活得久一點,對自己就會更熟悉也更有辦法一些。——要我說,如果有什麼元素能稍微拯救一下青春期,就是這個了,它叫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