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尾曲快放完了都還在恸哭,引得慢慢散場的人頻頻側目,太尴尬了。大方說:你别看歌詞,看了又哭。
大鵬說,不會有接應的人馬了,誰跟我走?也沒有提獎賞,結果還是有蠢子跟着走,莫名其妙的熱血,争分奪秒,曆經艱辛,受傷隕命,呈上去得到的卻是伸出又漫不經心收回的手,是“我嘗了,不過如此”,此時,虛無主義到達頂峰。
是啊,隻有底層小吏才會為一句“誰跟我走!”熱血沸騰,純為做好、做完一件事,不計收益地去奮鬥、去受傷、去犧牲;而當官的,收到官印信函,也會說:“路線不對,我們不來。”小心翼翼地避開所有風險。好蠢的吏,好一些“一心做事”的人。
看似砍樹,實為拆遷。權力,好血腥。
劇情魅力多來自原著,背景音樂等等也沒有超出原著文字的魅力範疇,唯一高出的地方,是最後貴妃遠離荔枝的手。底下人天大的事,在“上人”那兒重不過微塵。
改編的幾個地方讓人不舒服,像渲染女性家暴,原著的開車文字也沒讓我不适,楊幂的巴掌卻挺硌應我的;還有廣州節度使的追殺,我記得原著中是偷偷進行的,哪能公然對抗官兵呢,包括那胡商都敢動手;還有那胡商,原著最後是與李善德決裂,還砸了雙層甕原走海外的,沒有和解,這更合理。
個人感覺最後的大哭狗尾續貂了,不至于,對城市的感情來源于在那兒的生活、與那兒人的連接,老實包李善德不至于為長安痛哭,感慨感慨就得了,驚問一聲“少陵呢”才是正經。
《杜少陵詩選》出現在安史之亂是bug吧,也沒必要放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