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拍攝出充滿符号與隐喻的“民國三部曲”(《讓子彈飛》《一步之遙》《邪不壓正》)之後,姜文生涯首次地選擇了紀實題材作為新片的背景。回顧姜文此前并不多産的指導生涯,我們會發現他的作品的一個節點:以《太陽照常升起》作為分界,此前的《陽光燦爛的日子》與《鬼子來了》的文本呈現向内收縮的态勢,例如與《你行!你上!》同樣不斷有新人物登場的《鬼子來了》,所有人物的出場卻代表着核心語義的多次重複:對具象的兩個民族進行着繁複的刻畫;而在《太陽》之後的“民國三部曲”中,文本的雙臂則向外輻射,姜文癡迷于所謂“政治隐喻”和抽象符号的構建,在21世紀20年代的當下,包括《太陽》在内的這四部作品中,尤其以《子彈》為首,在中文互聯網中掀起了一股“姜文熱”,無數人狂熱地投入到對其符号的解讀浪潮中。《太陽》可以稱為這一作品兩分法中的中垂線,它構建符号的方式是符合導演的影像直覺的,建構在想象力之上,而文本則在姜文強大的劇本掌控力下如軌道車一般精準運行,兩者之間達成了精妙的平衡。而“民國三部曲”中,除了劇情上沖突劇烈仍能保有一定觀賞性的《子彈》之外,姜文均在符号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喪失了對文本合理性的自覺,堪稱是他職業生涯中最拙劣的作品。
回到《你行!你上!》中,這部影片卻出乎意料地不屬于兩分法中任何一種體系。盡管如同歐亞、沈啟蒙這些名字一般,表面上姜文仍在賣力建構自己的隐喻場,但本片的核心卻類似萊奧·卡拉克斯的《安妮特》(2021),郎朗被塑造成了一個安妮特式的提線木偶般的人物,被木偶的操縱者,即父親朗國任所擺弄。粗暴、誇張的攝影與剪輯碰撞、變奏出強大的能量場,全片如同手指在琴鍵上的高速運動一般運行着。在《你行!你上!》中,影片的核心驅動力不是姜文前期作品中因果貫通的故事,也不是後期作品中費勁建構的隐喻場,而是在鋼琴與身體的速率中不斷釋放着的能量場。
請試着回憶一下影片的開場:沒有任何前因後果的解釋,朗國任與郎朗兩人在天台上就彈不彈琴起了争執,話題很快進入到了吃藥自殺、跳樓這些極端行為中,郎朗沖向天台,朗國任一記滑鏟,郎朗的身體以一種滑稽、誇張的姿态定格在空中,随後片名出現。盡管之後故事從郎朗小時候開始,按時間順序進行着講述,但這一幕在之後的影片中又出現了兩次,一次是在順序時間下,随着情節發展至此進行的複用,一次是在影片最後的演奏中,随着無數回憶鏡頭的混剪,這一幕再次出現,回扣了影片開場。回想一下這一重要場景出現的方式:不做任何鋪墊與解釋,直接甚至粗暴地進入到影片描繪的這對父子此生最劇烈的沖突中——在之後我們看到,朗國任的這一行為險些導緻了郎朗的死亡。在影片最後,郎朗演奏成功一舉成名的時刻,卻要閃回到這反複出現的一幕,直截了當地表現了影片的主旨——這種教育方式是“殺人”的。
更重要的是,這場天台戲代表了影片的核心思路,即選取的事件本身都具備着一定的能量,無論是拜師、學藝還是考試,而組織它們的方式則是平均的,這讓影片始終處在均勻的狀态中。同樣在影片開場不久,一個韋斯·安德森式的鏡頭,郎父與郎朗坐在三輪摩托車上平直地穿越春夏秋冬,概念化的呈現貫穿全片,同樣還有着超現實的場景,肆意展示着身體的能量:郎朗最後用滑稽的姿勢後空翻坐上琴凳,或是兩個郎朗一起飛向空中。
在姜文過去的作品中也不乏誇張的姿态與不斷重複的台詞,但不管是《讓子彈飛》中的“槍在手,跟我走”還是《太陽照常升起》中精準挂在樹上的鞋,但它們都指向某種實意,不管是與不同階級的鬥争還是女性身份的代指,盡管它們是符号的。但《你行!你上!》似乎走向了他從前所有作品的反面,它們不再指向實意,而是與高速剪輯和誇張的調度一起為影片生成了音樂性。這些内容本身就足夠有趣,不管它們是切片式呈現了郎朗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或者隻是簡單誇張出了場景實際的語義,例如在有着無數人的大樓中間,郎朗乘着升降機演奏《黃河大合唱》,而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放棄細節,而是以同剪輯一樣極快的速度展示信息,我們可以從電視屏幕上的湯姆貓直接切換到同樣用四根手指彈琴的童年郎朗,一種摧枯拉朽般的氣勢,打雞血一樣地沖向影片的結局。古典音樂中本就沒有具象的指向,有的是相對模糊的指向,但是卻常常為聽衆的感官提供相似的震動。郎朗在美國音樂學院打擂台時演奏了貝多芬的第五鋼琴協奏曲“皇帝”,它具有着君臨天下式的威嚴感,有着金屬般的光澤與英雄氣概,但這又何嘗不是姜文在高密度的台詞與亢奮的演員狀态中所提煉出來的能量?每當郎朗在琴鍵上奏響音樂的同時,電影和音樂之間都完成了同構,它們向外不斷輻射出強大的能量場,而這些能量取代了姜文以往作品中的實義性表達,成為了我們在觀看影片時凝視着的核心。
《你行!你上!》是一部相當簡單的電影,我們隻需要如欣賞古典音樂一般,感受着動作與剪輯中蘊含着的氣勢,凝視着銀幕中溢出的強大能量場。通過對影片音樂性的同化,我們無需依賴觀看他過去作品的經驗,對影片進行着符号化的解讀。相反地,影片的一切都相當淺白,在天台戲的三次重複中便已經道明了主旨。作為影片最核心的音樂性的能量場在影片進行的過程中鮮有損失,因為這部電影根本不需要傳統叙事電影中的轉折或變奏提供故事的張力,而是隻需要保持着均勻的狀态,便可以帶着這股沖勁一直走到影片的結尾。因此《你行!你上!》不僅是姜文創作的新起點,走向了他以往所有作品的反面,它甚至也超過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鬼子來了》或《太陽照常升起》,毫無疑問這是姜文最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