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誇後提問題:超現實主義(跳舞)的手法和黑白的冷峻很好的體現了當時整體保守的社會氛圍和女性困境的忽視,使得最後人物從軟弱到堅強的覺醒更有力度。人物也是自我解放(選舉投票和幫助女兒的婚事)并非通過男性啟蒙或被動改嫁。選舉票就像寫情書以及抹掉口紅的意象是我喜歡的女性主義(而非芭比那樣強調父權制下産生的女性符号來與父權制劃開界限)。不過仍然建立在男女對立的邏輯上(裡面的男人除了黑人軍人和備胎男都像蠢蛋。。什麼時候女權電影才能好好拍男的)、以及後面突然拉上政治議題有點突兀和電影前面對不上趟(也可以被解釋為講述意大利這個相對封建的小村莊裡一個女性随着時代潮流逐步擺脫自身困境的過程但仍然不知所雲…)。切口和表達的主題都很小、但是視聽的光效超級精緻、以及節奏處理的很不錯(緊張感和女性日常瑣碎的庸常)。
考慮到了階級差異、年齡差異還有性别的内部矛盾,作者本人肯定也是閱讀了相關理論才能想到這些全面角度的。可我本身還是很讨厭預設女性身份的女性主義理論(并非女性主義政治運動),中國二三線城市的院線不需要這種但是農村需要,在今天的歐洲拍出來更多的具有回味曆史而非反映社會的功效。
一個摻雜着私貨的影評(電影是好電影)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傘跟太陽和雨都是好朋友
近來看的電影恰好都有探讨性緣關系與友誼關系到底孰輕孰重,《昨日青空》讴歌了無所事事的日常也說明友情與愛情的二分隻是為了讓人們按照生活常軌模闆過日子的欺騙,《隔壁房間》說明以喜悅的心情迎接友人的死亡并沒有什麼不妥反而是對友人最好的尊重 ...
随便寫寫
卧槽後面看的真心難受有種看小田香的電影莫名就看那個女性的生活百無聊賴進行的焦灼感。。比較真實的描寫:男性的大男子主義有時候确實是在社會觀念下根深蒂固(比如“不小心”讓女的堕胎明知道對方很餓還非要讓對方等着自己一起吃飯比如性同意的缺失 ...
零碎
看長鏡頭片子最忌諱什麼筆記也不做光看,你以為擱這冥想呢?——最能看懂的一部安哲,同樣是拍邊境問題比商業煽情片共同警備線不知道高到什麼檔次去了;回環的台詞、鏡頭、劇本對照讓人看完之後恍如隔世……一定會重看仔細拉片計算鏡頭數量和鏡頭時間 ...
黑暗中記筆記寫道
整體觀感像蟹工船小說。160分鐘版本全程記筆記還是發現了一些工整的意象和台詞上的對仗(文學性的部分):①全家福畫像從光鮮亮麗到布滿陰影到最後黯淡無光仿佛蒙灰放在角落(始終和耶稣像放在一起)②碼頭賣東西失敗-成功-失敗;人從喧鬧-吵鬧 ...
随寫
哇塞好短!可以迅速看:30年代前後銀幕上不是格裡菲斯的宏大場面就是愛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雜耍蒙太奇;總之電影的紀實性在梅裡埃之後就被人們忘得一幹二淨。雖然北方的納努克是關于愛斯基摩人生活的影片、但人們去看更多的還是一種獵奇心理。是這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