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條人是一部酷兒必看的童話電影。當主流人群相信自己吃下蘋果後會被王子的親吻拯救,或者在午夜丢失了一隻玻璃鞋就能收獲真正的愛情時,我相信酷兒們一定能在柳條人中得到最原始的寓言般的啟示:那裡有偏遠的樂園,也有傳唱的歌謠,聚集在小酒館,手擊打桌面作為鼓聲,老頭們捧着一把破舊的吉他,彈啊唱啊敲打啊,直到你聽見隔壁的女孩用赤裸的身體随意地拍擊着牆壁;當傳統故事給予小孩一個命定終生的結局,一個兩情相約、白頭偕老的結局,一個王子和公主結婚的結尾,柳條人中的愛情表現卻是反專偶制的、鼓勵性開放的,你可以看到有忠誠男孩被父親領來在女孩窗下宣誓,也可以看到隔天女孩就會在床榻上呼喚你,更不用說那些活潑的孩子們,早已在童謠和書本中習得自身和性的關系,不加以虛化,不編織于欲望和謊言,而是公開的、坦誠的、陽光燦爛的;你還可以在柳條人中看見真正的童話成分,巨大的臉譜和奇裝異服,六支劍架成花環,切斷一隻塑料動物頭套,然後你們捧着鮮花高聲唱歌和跳舞,從山到海,像每一位自然神許願和祈福,在那支隊伍裡,這隻小島的男爵士把臉塗白,嘴唇塗紅,扮成女人的模樣,這是一個很有啟發性的形象,而柳條人給出了對應的文化解釋,其實什麼内涵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能讓酷兒們獲得勇氣,那些裝扮成與世俗相對的人們,始終會記得,曾經一個小島上,人們就是這樣來慶祝自己的生命和敬謝神靈的。
酷兒的自我探索必将包含對于主流觀念的審視和對抗。這樣的對抗張力在柳條人裡化作為豪伊這一角色的曆程和結局。作為police,power的代表,豪伊還擁護着非常傳統的天/主/教的religion觀念。所以當他看到這裡的人不相信God,從不懸挂十字架,甚至讓小孩大聲歌唱沒有任何性抑制的童謠,或者酒館裡發生的性/愛值得所有人的歌唱和享受,他受不了,他怒氣沖沖,以自身和外界賦予的權威作為審判的權杖,卻發現這裡的人根本不懼怕他。當他一定要從這裡證明出什麼,期望救出的小女孩卻把他引領到了刑場。那些人将關押他的柳條人點燃的時候,顯得那麼幸福、快樂以及充滿希望。于是觀衆明白了,其實沒有任何人或者觀念欺騙小島上的居民,祂們隻是,像我們酷兒一樣,生來如此而已。所以我們不畏懼你的恐吓,我們在你的質問面前統一了口徑,因為我們确信我們從何而來又将到哪去,我們不需要十字架或者忏悔室,亮閃閃的警/徽也不起作用。最後我們把你這個主流的審判者送進高高燃燒的火焰之中,因為曾經,你們就是這麼燒死我們的。
而在2019年的仲夏夜驚魂裡,這個拙劣的複制品,忽略了柳條人中夏日島的内核,從而完全丢失了此作的酷兒精神意義。仲夏夜驚魂将角色構建為族群和外來者兩派,而外來者是單純的遊客,不僅不擁有任何的power,還要面對cultural隔閡。當仲夏夜将外來者選擇為美國人的時候,文化病完完全全地發作了。因為當遊客試圖開始思考文化多樣性的可能時,兩位老人就從懸崖上一跳而下了,甚至還嫌死得不夠野蠻,拿來大錘把人敲死。這是一個很可怕的、魔鬼化的情景,一個部族的文明,竟然通過這麼“反文明”的方式呈現出來,而遊客角色思考則立馬順着故事的叙事邏輯滑走了,從文化層面的思考墜落到生存需求層面的思考,這導緻這個故事的框架支撐瞬間崩塌。這就不再是柳條人所講述的主流人漫遊酷兒仙境的故事了,而是北歐版隔山有眼,一群誤入野蠻畸形人部落的遊客被屠殺殆盡的故事。仲夏夜參考了柳條人,所以有了religion和culture的元素,可是卻在講述中完全抛棄了它們,使故事又重新回到cult片老生常淡的主題:文明和野蠻。仲夏夜中的村落是不文明的,因為祂們自認為所有人共為一體,所以個體是不存在的。這是一個很早就被颠覆的communism式構想,甚至在反烏托邦故事中一再被推翻講述。但是仲夏夜依然選擇了這種文化構架,這才使該村落不像家、也不像樂園,因為它無法體現個人的選擇,反而是群體的意志。當遊客們被住民們在五月節燒死,并不是柳條人中每一個酷兒都把一位主流者燒死,而是一個愚昧的、暴力的、張狂的集體機器所行使的殘忍滅絕。
我們必須看到,很可惜,柳條人在1973年所做的探索,在2019年時還未被當下的人領悟。讓柳條人能夠在恐影史永垂不朽的,并不是它真的在社會民俗學上探索出科學的道理,而是它的内核,所彰顯出的精神,是那麼的進步、包容、先鋒、反主流的。當每一位在身份認同和自我探索中苦苦掙紮的觀衆,在失落孤單的時刻,絕不會想象自己成為仲夏夜村落中的一員,無意志地成為暴力的施加者,而是一定想象自己生活在夏日島,那裡我們歌唱,享受性/愛,遵守着來自自然的規律,如果有一位承載着主流意志的審判者出現,那麼我們就把他送進親手編織的柳條人裡,他帶來詛咒和仇恨,可是我們卻在他燃燒的火焰裡得到來年的希望。
一部酷兒童話(以仲夏夜驚魂為比較)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字多了
在以上的反面,阿莫多瓦給出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多人之間,可以建立并保持私密的個體的情感。在不良教育的評論區,有人說阿莫多瓦得有多絕望才能拍出這樣絕望的故事,其實不然。阿莫多瓦是我見過的保持藝術覺悟的創作者中最親切和入世的。他不僅相信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