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過程越是痛苦,人們受的傷就越深,然後會漸漸陷入自責,喪失生的欲望,繼而可能又會導緻另一個生命的逝去。
------西川美和
日本一位有才華堅持原創的才華美女導演-----西川美和《搖擺》。原來寫作可以這樣寫,同一個故事,不同視野角度,不同人物口吻,卻各有各自的精彩故事。

一個人的死亡,會有些想法誰是這個罪惡的殺人兇手,西川美和這書沒有讓你厭惡殺人犯,反而原諒他,才知道其實每個人都沒有恨人的權利,自己不過受害者或者“殺人犯”。
一個女人的死亡揭露出醜陋的兄弟情。
平和相處的兄弟,其實内心黑暗湧動。
死亡女子内心是喜歡弟弟,可是緣分時事不對,弟弟離開小城鎮獨立去大城市發展,事業有成,卻不被父母看好。哥哥,生心溫和逆來順受,留小城鎮繼承父親産業“小加油站”。哥哥被父母喜愛。弟弟“離經叛道”,錯過了母親的葬禮,錯過了家人的陪伴,卻在大城市活出了自己。哥哥”按部就班”在小城鎮“無憂”的生活。看是無憂,卻沒有人去窺探過。而,兒時玩伴也有可能是自己未來的妻子的女子死亡,将這一切全部撕開傾瀉而下。
弟弟:不願相信“溫和”的哥哥是殺人兇手,可是随着慢慢回憶,其實是自己不了解“哥哥”。弟弟也是一個“殺人兇手”,如果他能更好的窺探了解哥哥内心需求。
哥哥:嫉妒弟弟,他也向往大城市,可是,他是哥哥,他必須要承擔起該有的重任。他沒有殺了在橋上搖擺掉下的女子,其實他隻是恐懼,他想殺死自己。
女子:她喜歡弟弟,可是錯過了隻能接受命運的安排,将要和哥哥一同生活。她不願接受這樣的命運,她被恐懼追迫,不能搖擺命運的步伐,卻搖擺了自己的步伐,掉進了湖底或許就不會有恐懼逼迫。
誰都是受害者,誰都是“兇手”,沒有誰是清白無辜的。
西川美和,運用幾個人的口吻叙述了相同的故事,卻結局不一樣。這是這書很大的亮點。就好像,一個蘋果你橫切豎切結果不一樣,橫切是五角星,豎切是鬼臉。

”你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橋下看你”,你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我也可以是這個故事的主角,我們都是在一個故事裡面扮演自己的主角。
《搖擺》,文如封面一般清新,故事如封面一般朦胧之後清晰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