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部電影,5星。映後交流環節沒有太改變我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所以以下應該絕大部分是我對這部電影自己的一些看法和體會。
導演選在1月12日進行全國上線是非常适當的,在這個城市裡生活的人們快要過年但又還沒過年的時間段,随着這部電影預演了一下回鄉過年的一些場景:來自各方面的催婚、介紹對象、問工作問情況、閑言碎語……雖然這部電影的叙述是非常私人的,但是我們還是會被這樣的情景勾起自己的回憶與感情。也想到了Saroyan的小說going home,近鄉情更怯的矛盾心理觸動着每個現代人的心弦。
這部電影絕大部分的畫面都是在路上的,充滿煙味的大巴、順路的貨車、面包車、父親穿着孝服騎來的摩托車,直到祖母的墳前:到墓地前,一切都是不穩定的、遷徙的,電影中的故事也在這些交通工具上人們的談話中展開。言語雖依賴聆聽者的在場,可講述的故事往往是在聆聽者缺席的時候發生的,這樣運動着的叙述讓主角的過去、主角家鄉的環境慢慢展開。
電影的叙述非常克制,在路上遇到下車撒尿的老同學後上車聊天得知他結了婚有倆娃,在理發店與昔日愛人的相遇後看見她已離異帶孩子,似乎在北京的日子延緩了作為一個鄉村出去的孩子的世俗成人的進度,城鄉之别帶來的割裂感愈加清晰,手機也作為傳統與現代生活方式的區分,在電影中反複刷存在,突出分野。克制的叙述有海明威小說神韻,以八分之一透露出人生的厚重與困苦。
最後一段的找尋極好。全片從這一刻開始才是真正的熱鬧起來,主人公手足無措地找尋着手機/小狗,伴之而來的是傳統的紅白喜事民樂笙箫鑼鼓,他如同戲台上的主角一般急步奔走,在墓邊尋覓着他丢失的東西。尾聲處,在升起的字幕背後,是主人公在黑夜裡于一團火焰旁挖着墳坑,作品以此為結,緊湊而渾然一體。
夜幕将至,将至的除了夜幕還是什麼?電影中的時間從白天慢慢到傍晚直到尾聲的夜,夜幕慢慢到來。但從另外一個視角看,電影中的主人公從北京回到家鄉,在北京的租房被人清退,在家鄉的人們看他以為他在北京事業成功,親戚朋友見他責難他三十出頭還沒找對象結婚,實際上随着夜幕一起到來的是那些難以消解的矛盾。
電影絕大部分故事、“壓力”都來自對話,展開的部分應該是主人公夜晚睡覺後第二天開始在家鄉進行社會生活的場域,但故事在這裡終止了,留下的是一個懸而未決的不和諧音。生活很多時候不是像《不見不散》中的相遇與幸終,而往往是在路上遊移難得解決;如特裡斯坦和弦般不知其所止,唯羽化而登仙時才帶着所有的矛盾所有的沖突複歸平靜。
一切無常事,隻是一虛影, 不可企及者,在此事已成, 不可名狀者,在此已實有。
btw,學礦業工程的導演拍出一部如此的處女座,真是佩服呀。真誠,動人,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