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播當天自己在app看了一集,感覺不錯想說攢一攢忙完春節到假期末尾再快樂補劇,沒想到家裡長輩全員都在實時追這部。大年初一的晚上愣是全家圍在一起看了兩集連續劇,這種景象已經不知多少年沒有出現過,有點親切,有點懷念,有點感動。

我自己是80後,坐标沈陽。父母都是50年代中末期生人。劇中人物所處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這個時代背景,完美貼合他們青年時期的人生軌迹。我老爸就是哥哥姐姐弟弟去插隊他留在本市1972年進工廠的那個。媽媽則是身為家中長女,率先下鄉插隊的那個。

...

劇中周家媽媽讓小兒子“争取就近插隊”這段台詞,我媽說和姥爺曾說過的話一模一樣。後來也是離得真不遠,以現在的地圖來看大概就隔了一個區,姥爺甚至經常去隊裡看她,給她送好吃的。雖然後來他們沒多久就光榮入伍離開沈陽,但提起在工廠和下鄉的那段時光,總是感慨萬千。我媽要我好好參考一下這部劇,感受感受他們當時的艱苦條件,同時也試着體會體會他們當時懷揣信念,對美好未來的無限憧憬與因此在心中萌發的無窮力量。

劇中主人公周家的三個孩子性格截然不同,在時代踏上不斷變遷的新征程,萬事萬物欣欣向榮,同時也動蕩不安的幾十年裡,他們的人生際遇也大相徑庭。這三個角色的人物形象設定,幾乎可以說是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的代表。

...

長子周秉義,從小一表人才,聰明勤勉。文革期間也沒有放棄讀書進步,有優秀的文學素養。加入生産建設兵團之後始終堅持理想,将身心獻給國家建設。為人成熟穩重,服從組織的每一次安排,擔負起每一次艱巨的任務與使命。

...

同時,在和女友郝冬梅的二人世界裡,周秉義也同樣重情重義。在父母被打成“走資派”會影響自己政審的女友和衆人豔羨的升遷機會中,毫無疑慮的主動向上級說明了女友的身份,沒有辜負自己曾經立下誓言的愛情,選擇了女友,放棄了晉升。周秉義的崇高人格,并不需要用浮誇的激情澎湃鬥志昂揚去描繪,他是一位“平平無奇”的平民英雄,這樣的英雄主義精神理應不隻止步于少數史上留名的英雄豪傑,而是與每一個有涵養、有尊嚴、心中有愛的人息息相關。

長女周蓉,用秉昆哥們兒的話說就是“沒見過比你姐更好看的活人”。是光字片遠近聞名的大美女,小夥子們的女神。從小和哥哥一起飽覽群書,秀外慧中。

...

為了追随自己的偶像同時也是志同道合的愛人而隻身遠赴貴州,不惜與父親斷絕往來。但是,周蓉做為知識女性,即使身在貴州的貧困山區,要動手改造山洞才能勉強容身,也沒有把自己拘泥于生活瑣事和小情小愛裡。她在大山裡當起了老師,一個人負責所有科目,還勸說當地農民讓家裡的女孩子也來讀書。在給哥哥的信中周蓉說“我也隻能信仰愛情了,除了愛情,我還能相信什麼”,但通過這寥寥幾幕我還是覺得周蓉的浪漫情懷也不會止步于奮不顧身的愛情至上,人的一生漫長得很,周蓉的浪漫完全可以更自由、更熱忱、更富有想象和創造力。

而次子周秉昆,是本劇最接地氣的主要人物。他長得不如哥哥姐姐好看,頭腦不如哥哥姐姐聰明,也沒有哥哥姐姐那樣的高尚追求和浪漫情懷。基本上就是生活中的路人你我他。木材廠前輩強哥問他将來想幹點什麼,他說他想“當爸”(笑)。

...

到現在看了七八集,周秉昆這個角色已經塑造得非常立體。在他身上看到了膽怯懦弱、逆來順受,也看到了不善言辭、不懂逢迎,但同時也能依稀感受到一絲絲和哥哥姐姐一脈相承的豪氣與任性。他雖然釋然于平凡的自己,一直留在家裡和母親相依為命,悉心經營着因為一塊豬肉而歡呼雀躍的平凡生活,但内心還是忠于自我。比如無論對方如何明示暗示,他都絕不勉強和不喜歡的姑娘談戀愛。比如雖然害怕風險,但還是擔下了每月從身分不明的“水哥”手裡拿錢去送給“殺人犯”遺屬的任務。

...

對家徒四壁,沒有身份沒有戶口,一家三口由老人、殘疾人、孕婦組成的鄭娟心生憐惜萌生愛意大概也是出于這個原因。他想要拯救這個柔弱美麗的女子,成為她們家的頂梁柱(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想實現“當爸”的願望吧哈哈)。鄭娟的出現讓周秉昆的形象更為豐滿,期待他們接下來的發展。

另外劇中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細節都真實還原了七八十年代的東北特色。看起來覺得好懷念(一部分是從家人那聽來的,就當我自己的分享了)。

...

第一集秉義送給秉昆的羊毛大衣,這種款式在東北叫“毛朝裡”,是冬天最保暖穿起來最低調奢華的衣服(個人感覺比貂還保暖,毛更密實)。像這樣的稀罕貨都是首先供應給人民子弟兵(因為站崗什麼的真的巨冷巨冷)。秉義雖然不是部隊軍人,但是建設兵團也是标準的軍事化管理,平時也是穿沒有肩章領章的綠色軍裝。而這身綠色軍裝,在當時比羊毛大衣還要有面子。

...

這裡秉昆穿的毛褲,這雜七雜八的顔色可不是什麼“撞色拼接”,而是破了舊了的毛衣毛褲圍巾帽子這拆拆那拆拆,把毛線湊在一起織出來的。

休息時間去結冰的湖上滑冰玩冰車的情景和我小時候一模一樣。那時一到寒假就會和同學一起去公園滑冰,不過我比他們謹慎一點會把速滑刀裝包裡,不會就那麼挂在脖子上,我怕被戳死(笑)。

...

後來湖面凍不結實了,開始澆球場,現在連球場都凍不結實了,室外冰上運動已經逐漸消失,我恨地球溫暖化。

還有這段犯人遊街示衆押赴刑場。

...

...

我們的父輩也有人目睹過行刑現場,這放在當今社會真的不敢想象,會引發多少人的PTSD。但是,至少在東北,這幾輪以一儆百的“嚴打”,确實根除了不少社會毒瘤,使得我們的社會治安有了明顯好轉。鑒于“可抓可不抓的,堅決抓;可判可不判的,堅決判。”這句口号,類似貪污罪、流氓罪等等在當時都被列入嚴重犯罪行為,輕則判個幾十年,重則死刑。

...

這也是為什麼春燕喝多了口出“狂言”後看到民警叔叔被吓成那樣,被抓了可不是鬧着玩的。即使個别案件存在巨大争議,也有年輕人因為現在看來明顯是“小事”的行為而斷送了前途,但認為嚴打是必要之舉的本地人依然是大多數。畢竟東北自此一直穩穩的走到了現在。

看得出這部劇到目前還隻是開了個頭,接下來随着時間的推移劇情一定會越來越接近屬于我的時代。能在春節期間和家人一起看這部将我們曾經經曆過的生活娓娓道來的優秀作品真的有點幸運。期待每個角色的下一次選擇與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