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蔡明亮的早期作品。從這部片子起蔡明亮開始了國際影壇之路。蔡明亮也是華語地區受歐洲電影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我們可以明顯地在他的電影中體會到存在主義的精神。他和我們耳熟能詳的歐洲導演一樣,永無止境地探索人的孤獨和寂寞、人們彼此的疏離、環境異化給人的影響。隻是因為獨特的經曆,他的影片帶有強烈的劇場感,環境對人的剝削達到最大化,他的主人公都是漫步在台北街頭的霓虹燈,獨自閃爍着孤獨。這樣的視角讓蔡明亮的影片顯得沉悶、壓抑、使人窒息。

不得不提的是中華文化對于蔡明亮也有着很深的影響。這使得他的影片都是抽象的,人和環境都異化成一個符号。抽象到了簡約,滿含象征意味的符号之間可以組合為一個充滿隐喻的系統。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像是現實世界,又全然不像。電影裡演員的表演,像是表達了某種情感與人性,更像是表現了某種觀念意味的裝置與玩偶。他的很多影片都涉及家庭的概念。在他的“水”的三部曲中,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背景,貫穿影片的人物小康和父親的關系,中華傳統的家庭倫理都成了使人思考的問題。

“水”是蔡明亮偏愛的主題,“水”在他的影片裡也成了一個角色,肆無忌憚地漫延。《青少年哪吒》裡阿哲的家裡始終泛着污水;《河流》中的污濁的河水,鄰居家漫延下來的水,澡堂裡的水;而在《愛情萬歲》中不斷翻騰的洗澡水,這些“水”都不是随意得來的。《青少年哪吒》的污水,象征着阿哲這樣的青年的青春,就像湧動的水一樣,随意漂流,沒有目的似乎也沒有終點,并且沒有目标,就像污水一樣混濁。

另一個影片中時常涉及的主題就是愛情。本片中,愛情是被弱化的,其實也是因為它的無處不在。是突然的愛情讓小康認識到自己的性格,阿哲對他的吸引突然使他的生活有了起色,為他之前的茫然找到了出口,為了愛他去跟蹤、偷窺。而結尾阿桂對阿哲說:“我們離開這裡吧。”當阿哲問她:“我們去哪裡?”他們又隻能尴尬地無言以對。他們對現實世界成現實的生存處境不滿,可是這個世界似乎并沒有合适的位置提供給他們想要的生活,這樣的無奈也是源于他們自己對于生活的不确定和放縱。好像暴力、偷盜、打架才是适合他們的生存方式,他們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更不要談怎麼得到了。雖然現實是冰冷的,可是這兩個青年卻在世界的一個角落彼此溫暖。片名就是這樣點題的,這些青年都盼望和哪吒一樣,他們确實也與哪吒相似,他們自由,無拘無束,自我放縱,可是他們卻是不能前行不能高飛的哪吒,他們少了三太子的“風火輪”,隻得作惡不得成佛。

影片講述了一個無所事事的少年愛上另一個無所事事的少年的故事小康是教育高壓下的逃避者,幾年的聯考都沒有成功,最終自我放棄。小康的生活是無聊的,他為了一隻蟑螂打破了自己的手,他的時間都用來閑逛、發呆。在小康的家裡,攝影機的固定機位很好地刻畫了家裡僵死的氣氛,這裡父親和兒子的關系陷入危機,父親是願意交流的,可是兒子的拒絕态度使得父親更加憤怒。父親本要帶着小康去看電影,卻因突發狀況而取消。小康從不願意和父親交流,隻是默默承受父親的愛和壓制。

阿哲這樣的形象在台灣電影裡很常見,隻是在蔡明亮的影片裡那些無聊似乎都有了意義。我們看着他們無奈又無聊地過着每一天,并沒有覺得他們是應該改變的,青春的意義也在于此。不隻是年輕人,小康的爸媽都是一些特殊的人,他們和環境息息相關,被環境塑造,無法逃離,其實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生活在自己的“怪圈”裡,不得逃離,隻是從一個“怪圈”跳到另一個罷了。

蔡明亮喜歡使用長鏡頭來塑造人,而重點不在于對于環境和真實的再現,這也是他的劇場感的體現。
他的影片也沒有什麼所謂的結局,就像阿哲和阿桂雖然最後相擁,可是我們還是不知道他們的明天是怎樣度過,就像小康茫然地走進電話交友公司,卻無奈地走掉,沒有接起來的電話鈴聲依然作響,青春的去處無人應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