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實際上講述了兩個大男孩兒和一個小男孩兒的故事。盡管基秀和俊泰都早已退學,在社會上漂浪多年,可他們的靈魂卻長久地停留在各自灰色的童年時代。
這當然不是因為兩人年少無知,不經世事。孩提時代的記憶太過深刻,而背負着沉重的過往,心仿佛被困在了一個巨大的迷宮裡,找不到出口。年幼的俊秦因為弱小無力,隻能眼看着母親的絕望漸漸變成神經質的禱告。長大了,他依然勢單力薄,一旦沒了基秀,就隻能孤身一人對付學校裡那群壞小子。所以,他幻想有一支槍,幻想掌握力量來保護自己,保護身邊的人。“有了槍可以做任何事。”俊秦曾以為隻有成為像金社長那樣的強者,擁有金錢和權勢,才能遠離傷害。這當然是一種單純稚氣的理解,是一種對力量的盲目崇拜。因為“強者”金社長就是這個扭曲社會的典型,是造成他們成長傷痕的始作俑者。當俊秦真正成熟時,不是浪漫潇灑地用一把槍去拯救一個落難的女孩,而是陪着小赫函去找媽媽,并耐心地回答他古怪的問題。用自己的雙肩去承擔,不要像那些冷酷自私的大人。隻有在這個時候,他才理解了基秀那種看起來永無出頭之日的生活竟有什麼樣的意義。
作為哥哥的基秀性格内向,溫柔隐忍,過着清教徒一樣的生活。這不僅源于天性,更源于童年羞恥的記憶和深重的負罪感,不斷有人“提醒他曾經犯下的錯誤。片中年幼時的景象和成年後基秀痛苦的身影交疊在一起。他正處于生命中最繁茂的時節,卻始終在為自己的過去贖罪。然而電影最打動人心的地方并不在于曾經灰暗的時光。
“你會做個好孩子嗎?——會的。”
這句台詞在影片裡出現過兩次。第一次是基秀和赫函的互間互答,彼時痛苦的記憶還盤桓在基秀的腦海裡。第二次在片尾的旅途中,是赫函對俊泰提出的最後一個腦筋急轉彎。電影裡的赫函和童年俊泰是由同一個小演員飾演。這是一個隐喻。成人之後的俊泰和基秀遭遇了有着相似經曆的赫函。但這次不同了,俊泰和基秀不再對一切無能為力,赫函就是the boy of tomorrow,就是他們的明天。他們在不斷成長,這一次會好好地守護自己的童年。
少年之成長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這是蔡明亮的早期作品。從這部片子起蔡明亮開始了國際影壇之路。蔡明亮也是華語地區受歐洲電影影響最大的導演之一。我們可以明顯地在他的電影中體會到存在主義的精神。他和我們耳熟能詳的歐洲導演一樣,永無止境地探索人的孤獨和寂寞、人們彼此的疏離 ...
《日日是好日》宋代無門慧開禅師有詩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挂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風》人生如風,風起時,要有逆行的風骨;風靜時,要有超脫世外的淡然。《梅花熏徹三千界》《清風萬裡秋》清風拂 ...
一個時代的縮影,家庭的愛影響着一代又一代,似乎也隻有長大後的我們才能夠理解中國式隐忍而壓抑的愛,那個最講究“中庸”民族,十分愛走極端,要麼偏溺恃愛,要麼冷酷無情,無論哪一種方式,口頭上都說這為你好的話術。上一代人的思想行為影響着下一 ...
那個地方怎麼樣是多麼的寂寞啊到了晚上依然是晚霞聽得見前往森林的鳥兒的歌聲嗎沒能貼上郵票的信你能收的到嗎未說出口的表白能傳達的到嗎時間流逝玫瑰也謝了嗎現在是告别的時候了像靜止住的風似的像影子似的未能赴約的約會永遠成為秘密的愛情我那凄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