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養成記》雙線叙事,一邊看三十九歲的陳嘉玲掙脫了看似穩定的戀愛體面的工作光鮮的台北回到家鄉擁抱自由,一邊回顧還是小女孩的阿玲在雞飛狗跳又可愛溫暖的家庭裡磕磕絆絆地長大。
起初還在評判着這個家庭好像千千萬萬個普通中國家庭的縮影——婆媳争鬧不休、在外人面前的“面子”大過一切、缺失的性教育、對小孩可以随口開玩笑、退婚就是丢臉……但慢慢地被他們熱氣騰騰的愛捂暖了,發現阿玲的家庭其實比大多數人的都要幸福快樂。
爸爸作為家裡的大兒子,繼承了爺爺性格裡老實本分的一面,不如叔叔聰明帥氣,偶爾出現卻總赢得爺爺的偏愛——但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失敗的嗎?讨厭這樣“無聊”生活的叔叔卻因為賭博而走投無路。
在阿玲的成長中,一定有爸爸給她的很多溫暖,雖然沒錢買車但是用鍋蓋和喇叭做的方向盤也能一起扮演出門旅行。平時總當“好人”,和女兒站在一邊對抗媽媽;偶爾體驗一下管教女兒也會露出“嚴父”的一面,感歎媽媽教育阿玲太辛苦了——這樣的爸爸真的好可愛!
奶奶也是家裡的活寶,親戚寄來的鹹魚馊了都不願扔,認為食物隻要放進冰箱就一定不會壞也太像我奶奶了~做了一輩子“陳太太”“老闆娘”,其實奶奶也是很向往自由的呀——
整部劇看到最後一集泣不成聲,或許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這些無條件的愛真的太感人了。阿玲之所以能勇敢地拒絕她讨厭的婚姻和工作,或許就是因為她曾經肆無忌憚的童年吧。總有一群人在愛她,在等她回家,所以做了一場夢也可以醒過來,四十歲也可以開始變勇敢。
發現兒子是同性戀,慌張又一籌莫展的媽媽隻能笨拙地查資料來了解。當好多年後兒子終于小心翼翼地對她坦白,她隻是心疼兒子不敢說出口,希望兒子知道他不隻是一個人。
不管是爸爸媽媽為阿玲重金買鋼琴最後當然沒堅持下來,還是已經頭發花白的媽媽對放棄工作回家的陳嘉玲說“……你開心我就開心……你不會(失望)我就不會(失望)啊……”我們總抱怨父母要求太多,說爸爸媽媽的愛都是有條件的,但其實我們沒有成長成他們期望的樣子,他們卻一次次在原地張開懷抱接受我們。被這樣愛着的我們或許也應該學着接受自己,學會愛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