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兒時模糊的記憶裡就聽說過女書,後來長大後一家人去江永旅遊,就去參觀了片中胡欣工作的地方——江永女書生态博物館。
具體是什麼時候開始關注到的《密語者》我有點記不清了,大概是後來入圍翠貝卡電影節,就持續關注此片動向了,後來知道入圍第95屆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Shortlists的訊息時一度驚訝也非常欣喜,還期待能夠提名。
直至近日,電影終于在中國大陸公映,我參加了9月1日在廣州圖書館廣圖紀錄片研究中心的放映活動,現場還見到了各位主創們。
全世界僅有的「女性文字」竟然源于湘南的一個小山村:湖南省永州市江永縣上江圩鎮埔尾村。這裡是多麼的破舊,破舊到到處都是傳統糟粕的痕迹,而曾這片土地曾經的她們卻披着「傳統」的外衣,對抗「傳統」,鮮有地從以父權社會書寫的中華傳統裡,發現點點星火卻又無比偉大的女性力量。正因如此,本片自然比那些舉着女權大旗的故事片要來的更加的聚焦、樸實,也更加的有力、綿長。
「密語者」是學習女書的人,是傳承女書的人,更是每一位在曆史長河中、在生活瑣碎裡每一份女性力量。
二
電影用三個不同時代、處境的女性來講述這個時代下女書的現狀。她們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卻也有普通人面對七情六欲,面對「想要活出怎樣的人生」也會遲疑迷茫,但女書又給予了她們更堅定的信念,不懼獨自面對未來的人生。
村裡最年輕的女書傳承人,作為女書博物館的「東道主」,她是女書的符号和化身,同樣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人,她在自身堅守的文化的同時,面對自己的渴求和欲望,也有自己内心的糾結與惆怅。
她說自己想要有人疼愛,想要一個完整的家庭,這不是什麼「錯誤」,而是她在畸形的環境裡催生的不安全感。她家僅僅是因為全是女兒沒有兒子,就被村裡人看不起,這一句淺淺地道出時代與現實的對她至深的創傷。
直到她成為了女書傳承人後,才有能力撐起這個家。
由被人看不起到自強,這無疑是一個勵志的故事。
她成為了女書的符号和化身,但她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不是脫俗的聖人,她渴求愛情并不是「魅男」的表現,誰都有渴望一份美好愛情的權力,因為讓愛情與婚姻變得不堪的從來都不是那些渴求愛情之人,而是那不平等的父權思維和制度。
況且她也并不是一根筋的思想,她的心态也在随着信念的轉變與周遭的人事而改變,到電影的結尾對于男女之愛她主動選擇不再糾結,順其自然。
包括映後交流的當下,她也如是說。
人不是單向性的,是複雜多面而立體的,胡欣就是一個飽滿、立體的人。
吳思慕
城裡正當妙齡的女書文化傳播者,她自學女書,是有理想抱負的「藝術家」,有着自己個性想法,不為猶豫的愛情折腰,堅守自己的熱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她的故事是最直白的欲揚先抑,一上來就展示了她那「爹味滿滿」的前男友如何展現中式婚姻的糟粕,特别集中在帶她回家見父母的時候,雖然看得讓人血壓飙升,但導演鏡頭所指就是在諷刺家庭中最細緻入微的男權糟粕。
好在思慕最後決然地離開了他,最後抱有一絲遺憾,也是因為她錯看了能把女書在一天之内就解讀的他,因為他隻是看到了,卻從未讀懂過。
「看到和讀懂是兩碼事」,她在這段關系中也悟到了這個道理,也是這一條線傳達給觀衆最重要的主題:我們的社會看到女性的難處并不難,難的是怎麼樣真正看懂身處難處的女性的那些合理訴求。
何豔新
曆史長河裡的女書自然傳人。她比胡欣更像是女書的符号,也是最能從她身上看到傳統中的女性力量的。
她們經曆過悲慘的時代,以女書吟女性之悲情事,她們最早接觸反抗。當下我們看到她念出來一首首女書詩,仿佛看到了她的曾經,她們的曾經,更加看到了不曾消退的精神。
在與年輕一代的交流中,眼神裡還是充滿着光,更加仿佛看到了她現在還是曾經那風華正茂的模樣。
交織的故事裡,那些生活中不經意間察覺卻又頻頻出現的「男性凝視」被導演細緻捕捉,放入其中帶來别樣的諷刺和思考。
對女書現代傳承、發展的讨論,如何與商業、市場結合,如何走向更寬廣的視野,這些被手握權力的男性「操控」,甚至要動搖女書的精神内核。不僅是對女書現狀與傳承的深思,更有對當代女性生存環境現狀的批評。
又不禁感歎,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看到」,而是「讀懂」。
四
電影接近尾聲,似乎一切都回歸平靜。
胡欣不再糾結女書傳承的方式,她有這個自信認為「當我強大了,女書也就重生了」,跟她不再糾結感情一樣,都是順其自然。
吳思慕在都市的角落裡為女書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傳播,辦好每一次策展,做好每一個文創品,力量微薄卻強大。
何豔新年事已高,在這個山村裡,跟胡欣的忘年之交,更加體現了傳承之美好。
「女書」之渺小是不得不承認的既定事實,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還暫且未到,瞬間回歸現實的哀傷突然湧上心頭,要堅持走的路,任重而道遠。
我們該以什麼樣的心态去看待它,也許是每位觀衆觀影的當下可以去思考的問題。
《密語者》一定是這個時代不可或缺也可遇不可求的女性紀錄片。
美中不足的是,還是缺少了對女書簡練又有效的介紹,如果加上會更加深刻。
本文的标題【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看到」,而是「讀懂」】,也獻給那些極端之聲,或許可以去思考對于這部紀錄片的表達自己是否真的讀懂。
結
多年前去過女書博物館的我,僅是走馬觀花,看完此片對女書有了更多感悟與認知,我相信再次與女書相遇,一定會有更多收獲。
我的評價僅代表個人觀點。
總之但凡是自己感興趣,就值得親自去電影院一看,然後再做出評價。
大家和平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