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隐秘的角落》讓我感受到南方濕熱的夏季,《漫長的季節》則讓我體驗到東北幹爽的秋季。

正所謂秋高氣爽。秋季,是四季中最舒服也最短暫的季節。按理說,它不可能“漫長”。

所謂的時間漫長,也并非客觀事實,更多的是一種主觀體驗。

專注于自己喜歡做的事,能讓你快樂的事,往往不覺得時間飛快,因為注意力壓根就沒在時間上。

碰上不如意的事,煎熬難耐,往往會格外注意時間,也就覺得時間過得格外慢。

而《漫長的季節》裡的各色人物,多是不如意的。

辛爽在接受訪談時提到,這部劇的名字曆經一波三折,改了又改。從《雪中來客》,改叫《凜冬之刃》,都無法令他滿意。

最後定名為《漫長的季節》,則多虧了作家班宇。這個名字就出自于他的一篇短篇小說。辛爽很喜歡,便借來用了。

我讀過《漫長的季節》同名小說,所寫的内容與這部懸疑劇沒有任何“直接”聯系。

就像電影《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但《羅生門》的名字,卻出自芥川龍之介的另一篇小說。

《羅生門》與《竹林中》,也沒有“直接”聯系,但兩個故事的精神内核卻極為相似,因為它們都表現了人性的幽暗。

可見這部《漫長的季節》與班宇的那篇同名小說,也存在着某些“隐性”聯系。

它們都講述了不如意的人,如何艱難度過一段明明很短暫,卻在他們看來無比漫長難熬的時期。

而且,這部劇與那篇同名小說都有點魔幻現實主義的味道,給人時序錯亂,現實與夢幻交織的奇異體驗。

尤其是第一集結尾處,王響的兒子王陽遇見沈墨時的喜悅;

...
...

然後表情迅速變得凝重;

...

再是與衰老的王響吃飯;

...
...

最後是王陽去世後挂在牆上的遺照……

...

王陽的表情與場景變換,制造出厚重的時間感。而他與王響吃飯的場景也是似真似幻。

從遇到喜歡的女孩的“極樂”,轉換到遭遇變故的“極悲”,王響一家也沒有了妻子的身影,這些豐富的細節呈現,都令人五味雜陳。

此處的鏡頭語言,像極了馬爾克斯《百年孤獨》裡的那個經典開頭:

“許多年之後,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将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

過去、現在與未來,一下子被全部打通,給人一種悠長遼遠的時間感與宿命感。

我認為劇集後期會圍繞“漫長的季節”這一主題,給出更多魔幻現實主義的表現。

我想這種對于“時間感”的表達,會是本劇的一大特色吧。

ps:

班宇的那篇同名小說寫得很好,而且是短篇,很好讀。如果有時間的話,推薦你閱讀一下,或許能夠結合劇集,收獲不一樣的觀看體驗。

漫長的季節 (2023)暫無評分2023 / 中國大陸 / 劇情 家庭 犯罪 / 辛爽 / 範偉 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