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風情畫》是我看的第二部費費,在此随意收集一些我個人最喜歡的片段。

It's a kaleidoscope that combines documentary, reality, imagination, fantasy, hallucination and memories

...

情緒都是間隔化的,電影院大家争搶座位時大打出手,但一旦片子繼續播放,衣冠楚楚的衆人又正襟危坐,為電影潸然淚下。

...
...

大雜院在電車旁的街邊飯局,市井氣的熱熱鬧鬧、一團和氣,但入夜忽然蒼涼,野狗在空無一人的殘羹剩飯邊覓食,電車維修炸出熒藍的火花,帽子店模特臉色死氣沉沉,野狗的身影被藍光在牆面投出巨大的陰影,如走馬燈或皮影戲,卻是寂寥陰森。短短三秒,氣氛轉接就完美達成。

...

夜晚城市放羊,古怪如剪貼畫,彷佛夢境入侵了現實。(《甜蜜的生活》裡也有城市街道放羊的片段)

...

高速路相當擁擠,充滿disturbing的喇叭聲,浩浩蕩蕩的車流如社會縮影,有遊行示威、警察鎮壓、馬匹、三輪車夫、農夫闆車、朋克搖滾、巴士槍擊,當真是魚龍混雜。

...

清晨空襲,橋洞裡皮影戲般的光影極具表現力,兩個人加上兩個影子,變成四個滑稽的黑影。

...

羅馬地鐵有八個地層,為了建地鐵被迫成為了考古學家(甚至真的挖出了巨大的象牙)。羅馬的官僚政治比地下情況更複雜、更難預料,方案、文書堆滿了地道。

...

一群頭頂戴着亮燈的工人低着頭、僵硬地被甲闆運送,如同喪屍或機器人

地鐵就像對這個電影本身的象征,羅馬是一個在地下嚴謹鑽研、卻莫名其妙鑽進動物遺骸、地下墓穴等一衆古怪曆史層積物的複雜融合體。也像是高速路上擁擠、各種怪人怪事一齊奔騰的洪流。

...

壁畫上盛宴中的人們,都露出對于外來者驚恐的表情,而因為大風侵蝕,這些畫面以肉眼可見速度消失于人們眼前,這些穿越千年的驚訝凝視目光,恰恰在人們的凝視中慢慢消失。彷佛這些壁畫人物早就預見了千年後的這一天,而他們一齊在驚鴻一瞥後如風消逝。

...

公主招待教皇的宴會優雅、肅穆、友好,人們都輕聲和睦交談,打光如喬治•德•拉圖爾或卡拉瓦喬的油畫。但自從公主陷入内心獨白,人們都沉默,彷佛她無聲的獨白被所有人都聽到了一樣。

...
...

教會服裝秀,教士亦如小醜,飛揚的斑鸠帽、滑輪滑的教士、誇張蕾絲搖燈、閃爍的霓虹空殼,盛大璀璨的幻覺。

...

摩托車飙車戲,黑壓壓的車隊剪輯進羅馬古建築之中,雕像的陰影被車燈照得巨大,走馬燈似的在斑駁的牆面轉。這一段視線剪輯太流暢太絲滑了,很有音樂律動感。讓我想起《八部半》中圭多剛來到草地、迎接衆人目光的“攝影機的芭蕾”片段,流暢到讓人尖叫。

《羅馬風情畫》是一座絕妙的“看不見的城市”,以半真半假、半戲谑半嚴肅、半傳奇志異半事實的手法,描述了一個雜糅在現實、想象、虛空、怪誕之間的城市。羅馬的浪漫、古典、優雅隻是邊角料,大部分都是關于底層民衆、混亂社會、迷惘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