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C+
前言:
克服萬千猶豫和困阻來到影院,卻不料是一部爛片!失望至極。
現在對影片的态度更為清晰也愈發偏激和挑剔了。忍着要吐的心情硬是沒挺住,看了四十多分鐘果斷離場,就當花錢買罪受了。玷污眼睛、浪費時間。(影院不少笑聲,看似在國外的反響不錯)
觀感與簡評:
從第一秒就看破的二流作品。披着鄉土外衣的商業類型片,實則空洞匮乏,矯情做作,生硬别扭,兩頭不沾。
視聽語言完全是好萊塢大片的程式,廣告片般美豔空洞的升格亮相鏡頭,不斷給到面部特寫的剪切,無所不在濫用的情緒化配樂。
影像的獨立性和自身魅力要何等匮乏,才會借其他方面進行無謂的修修補補呢?反而是費力不讨好,使得影像的直接表達更為受阻。
能看出各方面均很用力,但沒法從根基上達到渾然一體的真實。
如同小學作文,自作聰明地胡用技巧卻不具備真實性和影像縱深。
黑白和彩色的結合隻帶來了不必要的突兀效果。演員的混用不夠自然,因此職業演員和非職業演員都不出彩。俗套的劇本和喋喋不休的旁白,文學性拙劣蹩腳且和影像生出隔閡,而影像根本融進不去現實世界。
後記:
從導演到演員這一批人,在世紀之交,處于第五代的鄉土電影到商業大片模式的過渡期,也自此走上了無止境的下坡路。
實在想不通短短十年内張藝謀是何以一路堕落至此的,更可怕的是這還不是最低谷。講故事實在是一大學問,同樣簡單的情節《秋菊》和本片實在是天壤之别。
此後北方鄉土作品這一脈絡也延續下去,從《村戲》到《樹先生》-即便兩部作品都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但或許是時代的變遷讓此類影片的拍攝不再真正可能。
ps.借本片成功清理一波友鄰,拉至7-。
25.10.26 于arlec
我的影評合集:
Aleph-影評(泛選版)(泛選)
影評(遴選)(遴選)
吐槽簡評-張藝謀何以至此?!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的紀實美學和現實互文 公衆号圖文版:張藝謀的雙料金獅:城鄉溝壑中的女性求索 - 微信公衆平台1️⃣簡評與觀感《秋菊打官司》和《一個都不能少》是張藝謀90年代的兩部現實主義傑作,二者不僅在情節、風格上有高度相似性,而且都先後榮獲了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
簡評-第五代發轫作
C 5-簡評:觀影體驗實在很一般,影像貧瘠不堪、情節一樣僵死無力,鏡頭毫無魅力和吸引力可言,鏡頭間也不具張力。播音腔的配音,樣闆戲的表演,攝影的确有新意,但總體上十分雞肋-節奏不穩、形式和内容的不協調,也隻有在這個特殊時段才會産生出 ...
劄記-随感-簡評
評分:B- 6.6/6.7前言:機緣巧合來看第二部該導演的電影,聽說是和《扒手》一樣地動作和犯罪片?和前作相比,似乎視聽更為程式化、絲滑的長鏡頭減少了,詩意和美感也有所喪失(或者說側重發生了變化)。簡評:有着《男人的争鬥》的開頭和《 ...
全方位深度解析,為何中規中矩?
評分:B-6.8二刷觀感依舊非常一般,但已經完全将其把戲看透了。沒有見過如此自作聰明、匠氣與說教氣十足的影片。(本文不企圖作為系統性的影評,隻是将劄記分集整理。)前言:和《紅高粱》一樣,正好是九個月後在影院重溫。依舊是重估的目的。初 ...
簡評
B7.5-雖然絕對不算多麼精緻的傑作-略顯單調和平淡了一些,但私心很喜歡,很純粹的片子,三星半。一個月以來每周找資源都以譯制片失敗告終。等待了三周以為找到了資源,結果依舊是俄語譯制片加英俄字幕,無可忍受。終于看上了繁體中文字幕版-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