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7.5,中規中矩,并無新意。和《日落黃沙》一個水準的二流作品/大片,看在黑澤明的名頭打個三星以示失望。
看前:
久仰大名的黑澤明作品,終于能在大銀幕相遇。不知道現在對這種大片傑作是像當初《七武士》那樣欣賞還是像好萊塢那樣排斥?
看後:
黑澤明這次讓我失望了。同樣是戰争長片,相比精彩緊湊的《七武士》,本片則是黔驢技窮的費力不讨好之作,節奏和内涵都差了許多。尤其色彩也是這舍内求外、舍本逐末的禍因之一。雖然沒看過莎劇,但仍覺得這是不成功的改編-至少在思想性上遠不如《蜘蛛巢城》。
如僵屍或裹腳布,完全僵化的典範,從内到外已經沒有任何活力了。當然,黑澤明75歲拍出來這種電影可能是江郎才盡、日薄西山了,今年張藝謀75歲要是能拍出來這樣的片子也算是回光返照了。
剛看完布列松的《武士蘭世諾》,幾乎是相似的叛亂故事。然而兩倍的時長,廣度和縱深卻成反比,戲劇和電影書寫的分歧難以消弭。
在接受了布列松的電影後,本片的宏大叙事幾乎全是冗餘,視聽也多屬不必要的渲染。前者由外向内主動尋覓;本片則是由内向外的灌輸。
節奏慢不是問題,但拖沓就不對了。從開頭鋪墊開始,劇情大緻走向完全在意料之中。從小流彙成江河,逐步激化、墒增…然而到最後也沒憋出來什麼新花樣,結尾反倒開始了說教,更為失望。
視聽上,一股張藝謀味兒,總體上規矩闆正、一闆一眼。大場面調度,色彩和構圖講究-然而這就像我此前說的也是敗筆之一,配樂或許還可以。氛圍渲染有一套,但略有浮誇造作。
雖說不隻是最直接的感官層面的動作爽片,但依舊停留于外部格局的桎梏,未能真正深入内心。内外的鬥争雖然都有,但一貫性還是不夠,外在的運動大于内在的運動
角色
人物形象還是單一刻闆。歌舞小生遊逸于主線之外,一方面掌控着笑料,另一方面掌握着真理。
主公從萬人之上到落魄,權力颠倒揭示出體制的荒謬,日本的忠誠根植于皇權大于人理。日本人的扭曲和瘋魔,某種程度上來源于表裡不一,欲望和禮儀的張力。每個人各為私欲,大概是亂下的同一吧。
ps.末和楓到底是兩個人?搞混了。
居然是仲代達矢飾演,雖然也确實相像。
現場有人帶貓
維度 ★(1-10) 備注
思想深度(學術文本價值) 7.9
個人感受(觀衆傳播價值) 7
社會/曆史/時代價值 7.4
叙事水平(文學價值) 7.5
技術完成度/美學創新(專業價值) 7.6
25.5.21于北影
吐槽《亂》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二刷
評分:B7.2,維持四星。前言:兩年前剛出的時候在電腦上看了。那時候隻覺得一般般,有些尴尬蹩腳,紀實和戲谑都不甚自然,更别提被理想主義精神打動了。正值資料館發布本片加紀錄片活動,而我無奈沒搶到票,憤懑之餘拿出此片一探究竟。當時閱片量 ...
本文約2500字,閱讀需要5分鐘。原文:https://mp.weixin.qq.com/s/uS0QsJ7WE2yBhAzFJmXXcg?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1&sce ...
觀感和簡評
B+7.4終于補上了北影節買票但沒去成的遺憾,隻是《蝸牛回憶錄》還要一段時間後才能上映。來晚了五分鐘,中間眯了一會,總體觀感不錯。雖不算驚豔,但是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樸素的黑白“默片”和、搭配白描式的旁白注解。雖是簡單的粘土動畫,卻使 ...
簡評
B+8.1第4️⃣部雷乃。影像的質感從始至終使我聯想到《很可能是魔鬼》,詭異的電子樂音效籠罩着全片,絕望陰郁的末世氣息,疏離和冰冷色調,走向死亡的叙事體例。看片名時沒想到是科幻片,但這種科幻背景實則加深了影片的感染力與哲思濃度。科幻 ...
前言:說來坂本龍一,耳熟能詳卻從未了解過其人。在他辭世後兩年,那股崇拜和悼念的風浪漸退,我找來四部影片觀看。其中兩部是他的音樂會現場-《異步》、《傑作》,另外兩部是紀錄片《最後的日子》、《終曲》,在此整合。1️⃣坂本龍一:傑作B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