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慶幸人們對這件事的記憶沒有被拼合成一部紀錄片,我們從而可以作為親曆者直觀感受這場焚燒文明的災難。導演選擇把鏡頭對準了事件中一張張或肩負重任的,或虔誠祈禱的面龐,由他們來講述這個故事。

能看出導演在努力保持客觀,僅僅反映現實情況,可還是有蛛絲馬迹暴露出他心底的憤恨。這股被極力克制的強烈情緒使得電影就像在風浪中漂蕩,叙述失去了平靜,但仍然扣人心弦。

我不知道法國人能有多麼傲慢自大,能對這樣一件無價瑰寶如此疏忽懈怠。巴黎聖母院幾乎承載着法蘭西整個民族的記憶,對于一個宗教國家來說,這樣一座建築就是一個符号,一個标志,是所有人精神的依托。他們竟以為建立起一個漂亮的體系裝模作樣,就等同于做好了完備的保護。

光是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施工人員随意丢棄煙頭,飛鳥啄破電線,線路年久失修引發短路,木質結構裡出現火星。好在煙霧監測系統運行良好,感應到了煙霧出現,但是監視報警器起火地點顯示錯誤,導緻保安第一時間沒有發現災情,此時塔尖已經明顯冒出陣陣濃煙了。工作人員遲遲趕到,看見明火的第一反應不是設法控制火勢,而是拔腿就跑。畫面上留給觀衆的除了他慌張的背影,還有安放在附近擺設般的滅火器。講巴黎聖母院的安危交給這些人,就好像讓一個農夫去指揮遠征的大軍。

事情發生了。目光轉向城市的相關部門。消防的應對已經足夠好,他們最快地确認實情,迅速地整裝出動,不過在趕往火場的路上被癱瘓的交通纏住了。巴黎聖母院不能出事,消防的頂頭上司親自臨陣指揮,還果斷借調了别處的增援力量,警察控制周邊現場,特種部隊鎮守文物,他們在一團亂麻的混亂局面裡竭力保持平衡。

但接下來的滅火過程就太叫人心焦了。消防水管鏽迹斑斑,一加水壓就破裂,勇敢沖到一線的消防員無水可用。那個熊熊大火前一條纖細水柱的畫面可以再拉大一點,來突出杯水車薪的無力和危機當頭的荒誕。将軍特地弄來的滅火機器人,以為沒有擎天柱那麼大也要和大黃蜂差不多,沒想到就一小玩具車,開過倒塌的建築碎片都費勁,水槍開到最大都夠不着教堂的天花闆。果然電影裡都是騙人的。

整個工作裡最讓我不滿的是馬克龍總統到現場去。這就純粹是去添亂的。1966年,英國發生嚴重礦難,奪走了一百多條人命。雖然伊麗莎白女王被世人诟病,說她時隔8天才來到現場慰問,但女王很清楚,她的前往會讓當地官員想着如何接待自己而不是關注救援,那完全隻是作秀。而馬克龍太懂政治遊戲了,他一前往,讓現場負責人花時間同他握手,彙報火災的最新情況,再留下幾段面色凝重的視頻(這個相當關鍵),一個憂國憂民的理想領袖形象就這樣打造成功了。精明的政客就應該完美把握住每個風口。

讓我潸然淚下的,是法國人自發唱起頌歌祝福的場面。這也讓我重新思考宗教信仰的意義。曾經我堅信自己是個無神論者,所謂的命中注定也是事在人為。但是漸漸地我發現,确實有很多事情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他們創造了上帝來安慰自己,那些不受控制的結果能夠被自己的信念所影響。不然,在手術室緊閉的門裡,決定親人生死命運的是什麼呢?

巴黎聖母院的悲劇釀成了,是法國的不幸,也是全世界的不幸。但誰知道這樣的事情不會再度發生呢?這是相當有可能的。我還有那麼多地方沒去過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