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人生大事這部片子,相信很多人無意間都看到它的宣發了,足見資本運作的多用力。“帶着紙巾去影院”中國版的入殓師等等……

包裹着文藝氣息的商業片一定是不會讓人滿意的,因為從一開始就妥協了。。。。。。。。。。。劇情确實有不合理性和強行性,但可以看出這些都是沖着觀衆去的。修手表,親媽回,揚骨灰都是為了場戲中的高潮與觀衆共情,這就是商業片的模式,結局也不會讓你傷感過度的,會給你個完美結局的,知道你愛看什麼,就直接往你淚腺沖擊,而且戲與戲之間的轉場真的毫無新意,幾乎都是靠電話完成的,每一段情節起承轉合做的很好,男主的成長線也完成的不錯,但看起來像是照本宣科,拿着教材去套框架,雖然說是影視寒冬,但沒必要這麼商業吧?這明顯和宣發不一樣啊?所以我理解很多人打低分的原因。

“惡心”也是一樣,用毫不相幹的劇情殺去推動劇情真的太惡心了,而且全片都是si,就不能有生?用一場新生兒的出生推動一下醫生對殡葬行業的肯定,也很黑色現實,一個是送人來,一個是送人走。

但說到底,它還是值得四星。看完總是覺得有一股浪漫的暖流,“我的爸爸是送星星的人”用這個角度想問題,真的可抵抗一些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