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獨屬西部牛仔的浪漫與灑脫,于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日本動畫業界生根并一直存在于大衆視野。該類型為何能收獲如此青睐?

動畫、影視作品的受衆歸根是底級階層人民。正因為物質世界無法填滿文藝複興後世人空洞的内心,處于另一維度的世界----娛樂才會存在于世間不朽。影視便是通過體驗人生,感知處于我們這一維度無法感知的「世界」。

而公路作品便是最能“體驗人生”、“感知世界”的類型。雖說我們與影像中的“人”處于不同環境,但論最理想的體驗狀态,我想公路片大抵是影視之“最”。空氣系作品重在追求烏托邦下的範特西風光以忠于“日常”中的“非日常”體驗,這樣的生活是可供愛慕,但也能被明确是高不可攀、不可亵玩的,我們在空氣系作品中需求的往往是一種觀賞的狀态。而說回公路作品,該類型下的主角,常會與“自由”、“随意”等字眼挂鈎,并且創作者善于對風景寫意,正是這份灑脫與無拘束成為了觀衆在此類型作的精神索求和傳承五十載的「公路精神」。

到了20年代,能給予人類精神體驗的早已不拘泥于影視、書籍等元素,短視頻耗時短,且同樣能做到感知世界與體驗人生。由此,公路動畫已走向衰落。雖說這兩年仍有産出,但高質高話題作品中,這部《葬送的芙莉蓮》基本已是獨苗。

或許是大衆總會對“昔人已乘黃鶴去”所埋下的舊緒愁思從根源開始感到怅然若失,《芙莉蓮》,一部打着公路片名号的名副其實的爆款在23年脫穎而出。當然也隻是一個名号罷了。

《芙莉蓮》與“公路精神”的逆反表現于在把内斂做到極緻的張揚下掩蓋了觀衆無法感知的“拘束感”。内斂與公路動畫标志的“自由”并不産生沖突,但拘束感必然是。芙莉蓮一行人在動畫中所踏足的土地,都作為“勇者”一行人曾經踏足之地,而從本作大主角芙莉蓮視角觀察,本作幾乎全篇旅程中都幾乎隻對芙莉蓮在特定場景下追憶往昔歲月提供視角。而新旅程下加入的菲倫與修塔爾克的視角下,僅能看見「芙莉蓮」的全景,也就是幾乎沒有菲與休二人視角下對旅途和風物的感受,沒有劇中角色去感受「新」,自然也就失去了「精神體驗」,這對于公路動畫來說是絕對不合格的。為何ep12值得表揚,即是相對精靈族短壽的人類有特殊意義的“生日”回中,終于把舞台留給了旅途上的新人進行演繹。這樣才使觀衆處于一種不自知的拘束與麻痹感。到了《考試篇》,這樣的拘束短暫地褪去,換來的卻是對曾經自設符号的抵抗,以己矛擊己盾,也算是打自己臉了。

當然,創作者也沒有做到切中肯綮。本作沒有注重架空世界下旅途中風物的刻畫。缺乏深邃的寫意,而是選擇在本就文戲薄弱的原作上偏向工筆。最後也隻做到了死扣母題和制造出可以飽飽眼福的打戲了(也不多),甚至它連死扣母題都沒堅持都最後,到最後劍走偏鋒從步入考試篇就已是必然。

以高考臨場作文為喻吧,辛美爾是考前嘔心瀝血、用心耕耘但底氣不足的語文教師,芙莉蓮是臨時抱佛腳的考生,她不知如今所為會如何影響未來,隻有等到特定環境(考場)才能回溯記憶将其重現,想起那個教會她寫作文的語文老師,碎片化的回憶着那模糊的佳句與美題,并一段段地以定性的框架套入文段内,完成了高考的“任務”,而不是走心的“創作”。它可以成為高考滿分作文,但它絕不會成為一本充盈讀者精神的文學作品。

(僅表個人觀點)

...
還是很喜歡這幕構圖的Q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