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生最奇妙的是遺忘。人們最拿手的是讓遺忘代受萬罪,假借時間之名。
 
 
 【有些爽與無感福禍樣相依】
 有沒有遇到這樣的作品,看時有多爽,看完就有多無感的?我還真遇到了,比如今天看這部《小倩》。
 講真看之前被宣傳影響還挺期待的,看時也有沉浸時刻,不過看完就有點不知道怎麼說了。硬要說就是:
 小說有爽文,電影或許也有“爽電影”,這部便是。
 
 【開頭是“亂花”,後面是“迷人眼”】
 開頭一看,媽呀,挺驚豔的還。
 就色彩而言,豔異得很,是張藝謀式的;詭谲而言,又屬宮崎駿風。
 不過你看着看着就麻木了。因為很快就發現,導演顯然在為講故事而講故事,并沒有收放自如的本領,也缺少獨創才華。哎,可惜了這麼好的制作。就像這樣一本書,裝幀是真美,内容呈現卻令人着急。
 
 【畫面有多妖,配音就有多傻】
 畫面妖而不失靈動,技術上應該是過關的,切換的節奏也很好,能帶着觀衆走。
 但,這小配音未免太“耍青春”了吧,哪怕這是為喜歡奇幻的小年輕群體設定的,不過也有點過了吧。你問過那些真正喜歡奇幻的人了嗎?他們真的喜歡這樣的配音?!
 
 【也是盛宴,格調不高】
 因為畫面和節奏,還是帶來了盛宴般的視聽享受,但是格調為什麼整這麼低,故意的嗎?低估讀者的作家不是好作家,低估觀衆的導演焉能是好導演?
 什麼“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還有誰”
 “寒江孤影”這些都出來了。
 就因為它們是網絡熱詞就必須安排上?硬要把電影藝術搞得像現在的相聲小品?是覺得觀衆就這點審美和趣味所以你“無奈選擇迎合”?真是的話,那制作方可真是高高在上喲!那些台詞一出來,太讓人出戲了好嗎!
 還有随時出現一句的“呆子”,密得不要不要的。把自己硬生生往爛片拉,何之奈何?!
 
 【講了點愛情,卻隻帶來了芝麻粒那麼大點兒的思考】
 作品愛情太多,哲思挺少。
 科普了“婚後稱新人,重新為人之意”。
 又,講了大概是相愛的人不一定能在一起,奇愛的人必定能在一起,哪怕跨越生死,跨越山河,因為有天助之成這麼點意思。
 但,這些都是在講愛情。
 而哲思在哪裡?思想啟發器在哪?完全沒看到。劇中最大的哲思大概就是姥姥那句:“外面的世界不過更大的蘭若寺,早晚一天你會需要我的。”
 另,姥姥這個形象的複雜性設定還是挺成功的,并沒有簡單粗暴地将它“好壞化”。
 
 【重口炸場,餘味寥寥】
 人們永遠追求重口,但重口意味着不再尊重原料本味。各種重口的調味劑這部劇裡都有,這一點讓制作方看起來還挺“成熟的”,就是嘛有點過度成熟了因而顯得油膩就是了。這樣的片子看過之後不會留下什麼餘味,隻會感覺自己的感知系統被猛炮轟炸,然後眼睛疲勞,口幹舌燥,不知多久才能恢複清明。
 
 【可惜沒能成為好電影】
 所有總結下來就是:
 看時挺爽,看完無感。
 開頭驚豔,後面疲勞。
 畫面高級,配音拉垮。
 也是盛宴,格調不高。
 除開愛情,别無哲思。
 重口炸場,餘味寥寥。
 所以,或許我們的動漫在技藝上已迎頭趕上,可是在觀念、理念這些上仍然落後很多很多。我們還在拂曉裡摸索前進,已經能看到一點點光明,卻還遠未抵達。
 
 
 
 2024.12.10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