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3畫幅對畫面結構的影響
影片《法蘭西特派》中大量了使用了這種4:3的畫幅比
以普遍的寬熒幕畫幅比為例子,因為水平方向已經有了足夠的空間,垂直方向所能容納的信息量并不多,所以更多強調的是縱深方向的關系
而4:3的畫幅比在垂直方向上有着更多的信息量,這是寬畫幅不具備的特點
同時相比起寬熒幕畫幅,更喜歡把人物放在畫面的正中間,頭頂的留白會更多一些
二、不同畫幅比例的選擇
從上面的部分截圖中可以看出,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為了避開上下的黑邊而放大了畫面(我是用平闆電腦看的),但是突如其來的寬熒幕畫幅讓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韋斯安德森曾在《布達佩斯大飯店》中使用了不同的畫幅比表示不同的時空,但在這部電影裡畫幅比的變化與時空或是叙事上并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系,可以說是沒有邏輯的
在這部影片中畫幅比例的改變存粹是為了容納更多的信息或是改變畫面的構圖,簡而言之就是改變畫幅是為了讓使畫面變得更好看
在我們所受的教育中,電影攝影的四大造型手段都是為叙事服務的,而在這裡被打破了,這完全是為了“美”
三、鏡頭焦距
《法蘭西特派》中使用了大量的廣角甚至超廣角鏡頭,這種焦距給畫面帶來了極大的視覺沖擊力
韋斯安德森以“對稱、工整”的影像風格著稱,但由于廣角鏡頭的畸變特性實際上是不利于這種風格的拍攝的,很容易把人或物拍變形
所以在這裡會發現整部影片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視平線”
四、畫幅比例對于光學的影響
我們知道,焦距的改變是不會影響畫面的透視關系的,所以實際上焦距的改變相當于是一種光學裁切
到這裡就開始可以理解為什麼影片要用不同的畫幅比例來拍攝了,人為的改變畫幅比例實際上就是對畫面的水平方向或者垂直方向做裁切,而韋斯安德森巧妙的利用了這一點規避了超廣角鏡頭的弊端
假如這個鏡頭使用寬熒幕畫幅拍攝,得到的畫面可能會是這樣的
(我想對于鏡頭的焦距,是不是應該有更加明确的定義,例如水平焦距和垂直焦距…)
五、特殊的畫幅比例
在《法蘭西特派》中使用了大量的特殊畫幅比例
這是什麼?這讓我聯想到雜志的排版,而有趣的是,這部電影本身不就是在講一本雜志嗎?
六、“試着讓這句話讀起來,像是你故意要這麼寫的”
這句話在影片中出現了好幾次,實際上整部影片都在說這句話:試着讓這些影像看起來,像是你故意要這麼拍的
1.打破“第四面牆”
在傳統的戲劇和電影理論裡,演員所處的空間裡是隻有三面牆的,熒幕即觀衆所處的位置就是“第四面牆”,我們透過“第四面牆”觀看演員的表演,而在法蘭西特派裡大量的打破了“第四面牆”
2.對色彩追求
影片中同時使用了黑白和彩色拍攝,可能我們會認為黑白與彩色是用來區分時空,但在許多時候黑白的段落裡會突然出現色彩的鏡頭
黑白與彩色對于影片而言确實有一種區分時空的作用,但更多的是因為它“好看”
(我們常說,在無法改變環境的情況下,攝影師能做的就是避開場景中不利的元素。我個人的猜測是,影片對于色彩采取了“規避”的方法,對于大多數不符合色彩要求的場景用黑白規避,順着這個思路,又得出了“用色彩區分時空”的方法。而為了畫面美,又保留了少數符合配色要求的鏡頭的色彩,這是影片對“一切服務于叙事”提出的又一次挑戰)
3.強調場景的虛構性
電影中往往追求動作場面的真實性、代入感,而《法蘭西特派》中的動作場面卻是畫出來的,恰恰削弱了這種特性
讓麥和攝影機出現在畫面中,時刻提醒觀衆這是一個故事
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