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緣巧合,有幸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紀錄片展映現場,看到了《他鄉》這部片子。

我看到了在時代的浪潮之下,一個不知名的湖南小鎮,如何從一個繁榮的煤礦小鎮退出曆史舞台,而變遷的,不僅是這個煤礦小鎮的命運,還有為它奉獻自己的青春,在這裡紮根和生活的人們的命運。

導演在采訪上做的工作非常的紮實,采訪的人們相當之多,正是通過他們的口述,完整地拼湊出了這段曆史的興衰,也為觀衆複原了那段曾經栩栩如生,熱火朝天的記憶。我覺得頗有口述曆史的生動感。相信很多曾經在梅田生活過的人們,看完這部片子一定會特别的感動,很有共鳴。

紀錄片的結尾,那些來自各地的曾經的職工們組團來了個梅田一日遊,熱熱鬧鬧,開開心心,很是感慨。

紀錄片的名字叫他鄉,不知道梅田對于曾經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是他鄉還是故鄉?那些故地重遊的人們,是在懷念什麼?一時我竟無法用一個确切的詞來描述。是故鄉嗎?是曾經生活過的他鄉嗎?是人生中最熱火朝天,生機勃勃的歲月嗎?

有時候我也想,離開湖南老家,一直到北京上學,再一路來到倫敦,我也不知道哪裡于我是他鄉,哪裡于我是故鄉了。

故鄉,他鄉,是人類永遠逃不開,一直在讨論的話題。

而每一個離開故鄉的人,哪裡又是你的歸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