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評寫不下了。
原著就牽強又無聊,拍個電影都嫌多了,劇版在此基礎上縫縫補補有種拆東牆補西牆的感覺。
拿詐騙來說吧,原著并沒有給予主角們長期進行詐騙的合理動機,怎麼看也不是無路可退的境地,選擇的對象也無冤無仇就是随機作案,這就導緻倆哥哥最後自首進警局我os這不是活該嗎……
劇版的改編,主角們最初幾起犯案是為了報複,增加了正當性,詐騙小劇場也拍得很漫畫,用荒誕的趣味掩蓋了“真的會有人這麼蠢嗎”的疑惑。但相對的,這種滑稽消解了犯罪的緊張、煎熬,因為原著同時也寫了他們害怕有朝一日被警察發現所以一直不敢有密切的接觸,作為接頭場所的辦公室門前也安了警報器預備随時跑路。妹妹也是因為受不了這種長期需要隐姓埋名變成另一個人的壓力,她跟戶神交談時借“我有一個朋友”為由說出她真正的名字這個點才那麼重要,甚至因此對他加深感情,因為那一刻的她終于走到了陽光下。
但劇版沒有做好這一層鋪墊,詐騙時間不長,犯案數量不多,過程不緊張,導緻妹妹對安定生活的向往有點emmm,我尋思你們三兄妹一直過得挺悠閑的啊?
然後就是原著和劇版都做得不到位、但又是決定質量的一點:情感關系非常虛浮。
說實話這本身就不是一個推理性很強的故事(從兇案現場出來的不是兇手是需要到最後一集才能知道的事嗎),它很大一部分看點就是讓觀衆知道兇手之後,跟三兄妹一起感受到被信任之人背叛的巨大沖擊。那麼要達到這種沖擊,前提就必須讓觀衆堅信這份羁絆是真實的、無可替代的。然而劇中對于警察如何照顧三兄妹、如何成為他們“另一個父親”般的存在的刻畫,很遺憾,我覺得是空白的。三兄妹之間的感情至少還靠演員互動和一些瑣碎溫馨的日常有所塑造,三兄妹跟警察的關系完全缺乏具體事件,搞得最後一集的天台對峙戲我隻想問:從哪裡開始是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