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在影片中添加複古元素逐漸成為好萊塢電影中的一股潮流,而當這種代表過去的複古元素和代表新時代的電子遊戲相結合後,幾乎就是絕對的“财富密碼”了。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頭号玩家》,因此,當《失控玩家》的預告片放出來的時候,我還是比較期待的,以為能夠看到一部“簡配版的《頭号玩家》”,擔當電影結束後我才回過味來
這部電影,其實是一部“電子遊戲版的《父母愛情》”

01.外行看熱鬧
從這部影片預告之初,我們就看到了鋪天蓋地的遊戲元素,這讓我這個愛好電子遊戲的人非常興奮。然而真的看到電影之後才發現,這部電影隻是借了電子遊戲的皮,本質上還是一個愛情片。
可以看得出,雖然這部電影運用到了非常多的遊戲元素,埋了不少梗,但就整個電影的故事來看,導演和編劇似乎并不太懂電子遊戲,很多地方都有着明顯的硬傷,單純的為戲劇沖突服務了。最具代表性的一幕就是讓一個遊戲停服可以有一百種方法,最不濟可以把全公司電閘拉了,然而在影片中,卻是公司大老闆身體力行,扛着消防斧挨個劈服務器。

真是“rapper會武術,服務器擋不住”啊。
而且,從我個人的感受以及對影院裡其他觀衆的觀察來看,雖然這部電影中堆砌了非常多的電子遊戲梗,但完全比不上這部電影被過繼給迪士尼後,迪士尼給的漫威和星戰兩個IP的效果。
可以說,基本上所有的電子遊戲梗與彩蛋,都隻是變成了這部電影華麗堆砌的背景闆。

02.莫名其妙的愛情
那麼,抛開所有的視覺元素,這部電影的故事内核又是怎樣的呢?
我覺得日本電影大師黑澤明的一部電影可以精準概括,那就是《亂》。
影片一開始,是“土撥鼠之日”式的time loop模式,講着講着,故事又開始走向了“楚門的世界”那種風格,接着又亂了。因為這部電影不但要照顧遊戲裡的“蓋和燃燒瓶女孩”的愛情故事,還要照顧遊戲外“鍵盤和米莉”的愛情故事。于是蓋這個“trueman”在意識到自己是個“fakeman”之後,并沒有反抗命運,尋求自身的實體化,而是一心一意的履行好自己工具人的職責,去幫助鍵盤和米莉實現目标。

而由于影片将過多的筆墨放在了遊戲裡,對遊戲外世界中鍵盤和米莉這兩個人的愛情糾葛卻刻畫的并不那麼深刻和完滿,兩人之間能夠碰撞出愛情火花的場景幾乎沒有,更像是一對實實在在的好搭檔。直到影片最後,機械降神一般的來了一出“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戲碼,就很突兀。
這也是我為什麼說這部電影是電子遊戲版的《父母愛情》的原因。蓋,以及其他NPC,都是鍵盤跟米莉創造出來的,而電影将近兩個小時的大費周章,最終目的就是告訴米莉,鍵盤愛你,深深的愛着你,而且這話最後還是從他們的“孩子”-蓋嘴裡說的,看起來整部電影裡蓋是個失控的NPC,但到頭來他還是沒失控,忠實的履行着自己工具人的職責,讓他的“爸爸”和“媽媽”走到了一起。

雖然整個故事讓人想吐槽的地方太多,不過也有一點挺不錯的,那就是蓋這個AI的自我意識覺醒之後,并沒有想着反抗或者奴役人類,而是完成了父母之間的愛情助攻後,選擇了安逸的呆在服務器之中,這麼人畜無害的覺醒AI角色在世界電影大家庭中幾乎是不存在的,也算是另一種風格的“成人童話”了。
03.一張舊船票
雖然這部電影故事情節有些混亂,但在一些具體橋段上還是延用了傳統美國電影中的那些橋段,比如一見傾心、英雄救美等等,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片中海邊的那段演講,同樣的場景和台詞你能在過去無數的美國大片中找到相同的影子,着實讓人審美疲勞。

看完這部電影我腦海中第一時間跳出的就是小時候總聽的一首歌,毛甯的《濤聲依舊》,歌裡有句詞是“今天的你我 ,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 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失控玩家》這部電影看着新鮮元素很多,可一切的一切都隻是過去好萊塢程式化電影的又一次重複。我看到好多人在推薦這部電影時說的都是在如今這個荒了一個夏天的電影市場上來看,《失控玩家》已經是一個相對不錯的作品了。但它确實不是一部出色的電影,如果不是因為趕上了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失控玩家》很有可能會和當年的《像素大戰》一樣,但《失控玩家》命好,趕上了現在這個片荒的檔口,就在我寫這篇文的時候,它的票房已經突破了1個億,對于很多人來說,不看它又能看什麼呢?
反正就是圖一樂兒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