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往複,我永遠無法脫離這瘋狂的時間了,但我從不後悔自己的人生】
...
《時間之主》
(這次劇情比較孱軟,所以和以前一樣用混合式寫)
其劇情非常簡單,基本上寥寥數句就可以概括。
在一顆叫做佩爾迪德荒漠星球上,剛剛失去父母的男孩皮埃爾通過父親留下的無線電聯系上父母的摯友宇宙飛行員賈法爾,後者正護送流亡王子馬頓與公主貝爾逃離舊王國。為穿越險境,賈法爾求助熟悉環境的老頑童西爾巴德,途中他們遭遇了可以同化一切意志的奇異生物,還遇到了能操控現實、揭示其命運的“時間之主”。
直到他們來到了救援的目的地才發現,那顆星球因為被“時間之主”殖民而被送回了60年前的過去。而因為遭遇了時間亂流,西爾巴德瀕臨死亡,在臨終之前,他想起了60年前所失去的記憶,他就是被傳送到了60年前的皮埃爾。
這本質上就是個永遠無法逃脫的循環,皮埃爾就這樣反複在時間中沉淪于生死,但這樣的困擾沒有磨滅他的靈魂,60年間,他成為了許多人,擁有了許多身份,但他依舊快樂,保持着一切的溫柔,願為拯救不認識的孩子賭上自己的一切。
穿越六十載的孤獨與守望,當鬓發斑白的西爾巴德再次接通無線電,他耐心陪伴的,竟是六十年前仍困于遙遠星球的自己。六十年,在宇宙的宏大叙事裡不過倏忽一瞬;而名為“時間之主”的殖民政權,卻讓佩爾迪多星整整倒轉一個甲子。塵封的記憶重啟,跨越漫漫星途的追尋,最終發現自己正在嘗試拯救自己。
最終,他死在了“時間之主”的領地裡。
...
...就我個人看來,《時間之主》的故事性并不值得多講,阿内·拉魯的故事講得并不好,《原始星球》如此,《時間之主》也是,多元繁雜的生物、魔法、區域的一鍋大混合,平滑而起伏欠缺的情節,好聽而無甚效用的配樂,恣意而不太嚴謹的設定……
但他在抛棄故事的結構的同時,也把自己想要講的東西同步壓在了一起。它就像中國的古典小說一樣,講述了一場從“此岸”到“彼岸”的太空之旅。電影中短短的時間循環話題揉合了太多隐喻和超然外物的宿命感。
可當你凝神窺伺影片中的“宇宙意識”,得到的隻是一片真空。太空葬禮被拍得浩蕩而肅穆,種種意象像織機上的金線,繡出的卻是無邊空白。阖眼、啟思,宇宙的靜默便傾瀉而來。
穿梭、漫遊、等待、逃逸……時間也好、空間也罷,不過是被随手掰開的立方體與球體,在宇宙面前既無尺度,也無重量。
惡被還原成帶臭味的氣體,荷花精靈一嗅便頭痛欲裂;馬頓王子為藏贓,想法設法把皮埃爾引向溺亡,但在最後又為了讓賈法爾活下去而自我獻身;伽馬十号星球用高度同化把個人意志碾成粉塵,叩問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抑或一切僅是劇本的重複演出。
太空警察冠冕堂皇,在宇宙中大行劫掠。在宇宙的黑市裡,金錢與權力仍是唯一通行的貨币,連星光也得為其讓路。這種思考讓影片超越了單純的冒險故事,成為一面映照人類認知邊界的鏡子。
...
...
但你要讓我說它到底好不好,這我其實很難回答,剛剛看完電影的我,甚至都不知道該不該推薦去看這部電影。我個人就有點浪費時間和不負此行的糾結感。
而且根據它上映的年代和片中突兀插入的同化意識體,那種對廣義上的僵化社會控制系統、抹殺個體創造性與自由意志的權力結構的批判讓我很難不去想,這部電影或許就是用這部分在cue蘇聯的狀況。
不過也有可能是我多想,這樣一個超現實的概念,也可能是他在邀請觀衆思考兩個問題:
我們是否也被某些看不見的“主人”所支配?
我們的時間、生命和命運,在多大程度上是真正由自己主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