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文本性太強感覺像是在看一部意識流小說,車内對話感覺有些過長了,會感到自言自語瘋狂掉書袋,節奏有些問題,女友作為男主自身意志和失敗回憶的載體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沒有意識到這點電影體驗就會很悶很悶。隻有後來突然曉得這點,将那些片段串起來才回想拼湊起一個不堪的可憐的需要小心翼翼包裹才不至于被再次傷害到的殘忍的故事。
劇本對時間概念的诠釋還是挺新奇的,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靈魂所在。就如台詞那句,“時間就像寒風,我們原地站着不動,任其穿過。”
于是那些錯亂的時空像那寒風一樣猛烈地砸在身上。那是藍色的冷峻的回憶,還有一點點記憶和想象的矯飾,冰冷甜膩,本質上是和《穆赫蘭道》一樣悲傷的夢,一個孤獨而失敗的臨終老人在淩烈寒風赴死路上最後的記憶整理與追溯。是誰說人生一定會有希望呢?
生活的殘酷也許隻會一而再擊破人類的幻想,活着也許就像那爬滿蛆的豬,在寒風中屹立的24小時供應冰淇淋店已是生活最後一點甜頭,從小就是再怎麼勤奮努力彌補也隻能拿到勤奮獎牌而不是聰慧獎牌,長大後也隻會在親密關系中被嫌棄和丢棄,藝術創作隻有鎖在不見天日的地下室,物理學家的頭銜隻有在夢裡的頒獎舞台上實現,自卑就如同堆積在肚子上的脂肪不斷增長,睜開眼隻有做一個在卑微不過被人忽視的清潔工的一生,連做夢都覺得那樣的自己不配和心愛的人跳舞需要換一個帥氣的模樣。
也許多點勇氣走出那個封閉的自己會有那麼一點不一樣?那也隻是下輩子了,滿腦子隻想結束屎一樣的一切。一個喪到不行的故事,可我看到很多很多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