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如果得知自己将要死去,會在生命最後這段有限的時間内做什麼事情,是像平常日子一樣過、還是去做在過去的人生從不會做的特别的事?

  個人挺喜歡這部,感覺很好地發揮出阿武那獨一份的憂郁氣質。雖然但是這喜劇标簽是認真的嗎真的不是緻郁片嗎……沒想到會觀賞到先前看過的阿武作品中從未展現過的人設形象,感受也是前所未有。對阿武的感情不知不覺轉移到角色健二身上,就這麼被帶着一步步變得失常癫狂,最後徹底淪陷于結局的情緒中,何其可怕……

  

  (1)關于生、死、欲望

  聯想到弗洛伊德欲望論的相關觀點,遂查之。“生與死沖突的實質是欲望的無限性與生命有限性的沖突;死亡本能的存在更突顯了欲望的存在。”

  性欲望是人與生俱來且無法擺脫的本能,處于一種流動的不滿足狀态:追求欲望的滿足,與得到滿足欲望的快感,兩者無限博弈。

  在精神分析中,其概念演變成整個生命的意志力和生存本能的動力——廣義的超越性欲界限包含性欲在内的欲望。健二對性關系的執着或許可以理解成廣義的對生的欲望,體現的是他的生存力量,當他屢屢失敗心灰意冷,放下欲望自我了結,生命能量清零。

  超我對本我的壓抑,使欲望轉向無意識領域。欲望是無意識核心,是原始的、非理性的,不為社會規則所崇尚的理性所容,無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人的行為。

  文明與性欲沖突,文明壓抑性欲。文明是性欲望的升華,欲望在升華的過程中舍棄性元素,造就了文明。性愛是兩個人的關系,第三者的存在是多餘的、具有破壞性的。人之所以為人,對于本我欲望的壓抑不可避免。

  

  (2)影片中出現的部分意象含義

  ①《Trouble in paradise》:天堂的困境,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隐喻物質化社會中自我認同的喪失,并通過停車場、僞裝笑容等意象勾勒青年生存圖景。

  ②巴爾紮克的《Lost Illusions》:講述外省青年來到巴黎追求夢想,被現實擊垮的故事。年輕一代在金錢至上的社會環境中迷失人生的方向。

  ③歌手伊迪絲琵雅芙:一生經曆諸多不幸,但即使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她也未放棄對藝術和愛的追求。以人像海報的形式出現在健二房間,其意象或許對應健二在生命的盡頭會選擇作出與先前人生不同的改變。

  ④健二的死亡方式:切腹

  死神說健二看起來不像将死之人,反而更像殺人犯。一語成谶,健二殺死了他自己。可為何要選擇讓自己那麼痛的方式……

  健二尋車撞被攔住時,背景音響起教堂鐘聲。鐘聲意象最常見最容易聯想的是宗教象征,上帝的神聖召喚、靈魂的皈依,表達人對救贖的渴望與期盼。然而健二沒有在鐘聲下死去,是否在說明異國他鄉的文化信仰無法讓健二得到真正的解脫?

  切腹自盡,在清醒的狀态下切開腹部,長時間大量失血死亡。日本認為人的靈魂和情感集中在腹部,剖開腹部能讓靈魂得到解脫;同時還認為切腹自盡是贖罪的方式,哪怕生前犯下滔天大罪,在切腹自盡後都能得到救贖。

  

  (3)壓抑、死亡

  健二的悲劇不僅僅源于被異性拒絕,而是身處無法掙脫的人生困境當中,自我被重重壓抑,終究讓他不得已走向死路。面對現實的困境與挫折,健二習慣以逃避的方式應對。他總是壓抑自己的欲望,直至得知自己将死,才像抓救命稻草似的瘋狂渴求欲望的滿足。

  “躁狂抑郁是欲望失調帶來的神經症。一個人若缺乏正常的性滿足,便會産生精神官能症。”

  健二沒有手表,糾結于款式而沒有下決心買新的。然而他到哪裡都需要看時間,在死亡通告前就有了這種習慣,隐喻其死亡焦慮。

  與母親通電話講善意的謊言,謊稱自己有工作不再需要錢。母親的意象不由得想到俄狄浦斯情結,渴望被愛的象征。然而健二早已過了那個年齡段,對已經擁有的漸漸失去滿足感,母親的愛無法滿足他對性的欲望了。所以母親無法拯救健二。

  明知自己今晚會死,還讓人明早再打電話,那時的健二已然心如死灰走投無路,即使是來自同鄉的朋友的出現,也無法挽回健二的生命能量了。

  他對黑人說昨晚已經與德國女人發生性關系;在咖啡店曾對老人說自己不會自殺;即使感覺迷茫失措、焦慮痛苦,可在面對朋友擔憂的關心時,他若無其事笑道自己很好。他心裡的痛苦從不坦誠地向外人表露。

  健二時常是笑着的,就連親手将刀子捅進自己的身體裡,他依然忍着痛笑了笑。可他又并非總是笑着——拎着刀子失魂般站在馬路中央,向前倒那刹那被人拉住,健二回過頭來,眼神依然還是飄着的,染了人血的臉上是毫不掩飾的無措與迷離。對方問他為什麼在這裡、在幹什麼,健二答非所問,說那個拒絕他的德國女人沒有去巴黎、一直在紐約……明明面對的是熟悉的日本朋友啊,怎麼流露出那麼讓人心疼的表情來呢。

  健二壓抑的個性,與特殊的成長環境脫不了幹系。西方對東方人的刻闆印象,努力、勤奮。獨自身處異國他鄉的健二漂泊無根,格格不入,對身邊的事物沒有歸屬感。沒有工作沒有對象,生存尚且不能自保,何談夢想。

  他曾問老人,人生應該學會什麼。人活這一趟,意義何在。老人什麼也不能教他。社會在進步,文化在進步,然而人無意識中最根本的本性與欲望幾乎沒有改變。被升華了欲望的集體文明裹挾着生存,欲望本身卻被壓抑被舍棄。健二試圖沖破這囚禁欲望的枷鎖,反而将自己逼上了死路。

  

  (4)其他人物

  日本與德國,老人講述關于戰争的話題。戰争結束,時代變了,仍活在過去的人該醒醒面對現實了。

  應該去做别人所認為的老年人,融入老年人的生活圈子,還是适應年輕人的步伐,跟年輕人一樣追求年輕女孩。是老人不願意接受年老的事實嗎。局外人觀測老人得出的看法是,變老不一定是糟糕的事情。

  尋找替身的金發德國女人,說健二與某個人相似,那個已死去的人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是為了騙健二而撒的另一個謊。倘若是前者,德國女人是否也在找尋欲望的符号滿足——無論什麼人都可以,隻要讓她能想象成心裡那個特殊的人。可她最終還是拒絕了健二。

  那位帶着書但不看的咖啡店黑人,利用心理學上的選擇性感知,别人也不知道他看沒看,若是有人問起書怎樣,隻要說喜歡還是不喜歡就好。人們不在意真相,由主觀意願決定看法。主觀意願又牽扯到人的無意識、欲望。

  

  (5)關于悲劇

  性欲望被壓抑的健二,兩次被人誤以為是從事藝術方面的工作。文學作品是作家為了滿足欲望的升華表達,利用創作的方式代替原本欲望發洩的途徑。或許正是因此,健二身上那種脫離世俗的遊離感與藝術家有些相似吧。想到文學理論中的能指與所指,健二追求與女性發生性關系,實則不需要對方是什麼具體的對象,隻是在追求一種能夠滿足其欲望的符号象征。

  與德國女人初次見面時,健二接住身體不适的她,注意力卻從人轉移到手表上;女人提及自己的面試,健二接話卻講起自己今早奇怪的黑白夢;剛得知女人的國籍,就立刻滔滔不絕講對方不關注的足球話題;與德國女人約會,轉頭便跟旁邊的女人——好朋友的朋友聊了起來……兩人之間的交流像是隔着厚厚的牆。習慣了孤獨的健二,看到的他者是不真實的幻象。不尊重女性的意願、強迫女性,是健二不可原諒之罪。

  受内外在各種因素影響,長久的欲望壓抑扭曲了他的觀念,随着死亡時間愈發接近,生的欲望與死亡焦慮的博弈越來越激烈,健二也展現出愈加病态癫狂的陰暗面。他抛棄文明規則,心理慢慢退行回人的野蠻本性,強迫其他男人的對象,甚至能說出男人也可以上他的話來。這算不算神經症的表現。

  一個人的意識形态絕非一朝一夕形成,健二心裡病了許久,或許自知而不願意與他人傾訴,或許已經嚴重到失去自知力的程度了。

  在黑白的夢境中,健二兩次遇到死神。第一次看到死神她在追捕一個男性,同一天他在咖啡店認識金發德國女人,把據說能夠抵抗死神影響的石頭送給了女人;第二次的夢境中,自己回到故鄉,身着和服,母親與死神交談甚歡,仿佛早已熟識。夢醒,健二從死神的通告中得知自己今晚将死的信息。被德國女人拒絕後,他找尋與他年齡相仿的女人與自己發生關系,最後害得老人的女友自我了斷,又發現德國女人說離開是騙自己的,他便尋死。在大馬路找車撞被同鄉的朋友攔住,但依舊沒能斷絕健二自殺的念頭。

  悲劇是從哪裡開始的呢?健二今晚自殺身亡、死神死亡預告、被女人拒絕、強迫女人導緻對方自殺、健二自殺——一切就此形成閉環,已然分不清哪個是因哪個是果,每件事既是因又是果。死神的告知,引發健二死亡焦慮的加重,是促成他死亡的一環,或許亦是命中注定。
  

...
...
...
...
...
...
...
...

參考文獻:[1]黃琛.(2012).弗洛伊德的欲望理論淺探(碩士學位論文,福建師範大學).碩士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oWJgMrFo8udPea9ExmfHJBLIf3diILWakBrG-DLuE_nr-xOKaUnrb2iIrYzlCKq2wFIld7QGNrNiWIbCoitK0c2eL7u56rG6tokVkv9A-YSmUH9K11jeQoJo0BCNvAb2jFdjdr93yiXSsj-ZElY6DpgdT3Qzi2_YQLZEuhgzlUPhTxDOihpvf7nsqa5mAyqLLUlgtDK84iA=&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