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讓先生陪着看了這部電影。走出影院大門,他說以後再也不要讓他來看這類影片了,我理解他的潛台詞,他見不得生離死别。隻是,親愛的,無論你願意或者不願意,我們都會走到這一步的,不是嗎?

很多年以前,看到過一段文字,忘記了是梁實秋還是林語堂,在垂垂老去的時候,叮囑身邊人推他坐輪椅來到一家大商場的門口,晴朗的天氣下看着人來人往。熱熱鬧鬧的氛圍中,他就這樣像個小孩子一樣大聲恸哭。那是因為諸多不甘與不舍,一邊是繁花似錦的流年,一邊是衰老頹敗的現實。如同小時候玩的肥皂泡,陽光下五顔六色、煞是好看,可一旦伸手去抓,卻即刻破裂。原來偶或,生命也會暴露出它脆弱的一面。
關于這部電影,有着錯亂的記憶以及時間線。網絡上很多文章,都在解析哪些鏡頭是真實發生的,哪些情節隻是父親錯綜紊亂的回憶。其實我覺得整部電影,就是三個視角、三個場所、六個人物:父親的真實視角、父親的錯亂記憶視角、觀影者的視角;父親的公寓、大女兒的公寓、養老院;父親安東尼、大女兒安妮、安妮男友、酷似小女兒的護工勞拉、養老院男、女護工。整部電影前面的情節,我認為應該都是父親的回憶,他早已經被送往養老院,所以他在潛意識裡把養老院男女護工的臉,和女兒、女兒同居男友的臉進行了視覺重疊。有些鏡頭是他真實視角所現,而有些記憶則發生了混淆,比如明明在女兒公寓,但所呈現的背景卻是他自己的公寓;比如在女兒公寓,卻突然看到了醫院的椅子。這些真實的以及支離破碎的記憶拼湊出來的空間和人物形成了全片大部分故事。
用心去看,你就會知道父親的公寓裝飾更為複古典雅,入門處的座鐘、華麗吊燈,藍綠配色的客廳軟裝、壁爐上挂着小女兒的畫,廚房瓷磚是五顔六色的馬賽克,點綴着藍色的燒鍋、藍色購物袋。女兒的公寓更趨向現代簡約,門口的鴿子擺件、偏粉色的客廳軟裝、廚房瓷磚是灰白色的,點綴着一個粉紅的水杯。而父親的三處卧室:自己的公寓有着穿衣鏡,純色窗簾;女兒公寓的卧室沒有穿衣鏡,大格子窗簾;養老院的卧室有電視,樹葉花紋的窗簾。







仔細去想,影片中大女兒出場一共隻穿了四件襯衫:圓領黛藍色、大翻領孔雀藍色、鵝黃色、環領白色,那應該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時間,并且情節的發展也應該是順序的。圓領黛藍色的安妮準備和保羅去巴黎生活,但是安東尼趕跑了護工,并且日漸思緒紊亂、生活無法自理。大翻領孔雀藍安妮隻好把安東尼接回了她和保羅同居的公寓,期間面試了勞拉、看了醫生,安東尼越來越重的病讓安妮不堪重負,保羅日漸不耐煩,最終嚴重影響了她和保羅的感情。鵝黃色的安妮終于決定接受醫生建議,打了那個求助電話。環領白色安妮把安東尼送去了養老院,說安東尼的卧室窗戶可以看到公園,而後和保羅去了巴黎生活。影片的主要場景則是安妮穿大翻領孔雀藍色襯衫時演繹的一天場景,按照真實的時間線應該是:面試勞拉--出門看病--安妮樓下買菜,家裡安東尼發病,保羅打電話給安妮--安妮回家,安東尼不認識他--安東尼發現丢了手表、安妮找手表、安東尼和保羅因為手表起了争執、保羅打了安東尼緻使他痛哭--三人晚餐,安東尼聽到了保羅和安妮談話關于送他去養老院-安東尼入睡、保羅和安妮無言的臨睡前鏡頭。



自然,也有種說法說安東尼看到的保羅應該是安妮的前夫,其實是他發病十年前的記憶,這樣也能解釋為什麼穿孔雀藍色襯衫的安妮會矢口否認“我從來就沒有要去巴黎啊”。但我個人認為,安妮的否認是因為她決定要為父親作出犧牲,用犧牲個人幸福的方式來換取對父親的親自照料。因為故事的結束處,護工說安妮去了巴黎已經幾個月了,而她開始照料安東尼才幾個星期了。所以之前還有其他護工,很有可能就是勞拉。
安東尼霍普金斯真是個優秀的演員,他的表演自然清新毫無做作,年齡絲毫沒有成為障礙。你看他端端正正穿着整齊,透露出文明紳士的風度氣質;你看他露出頑皮笑容跳着踢踏舞,舉手投足魅力四射;你看他凸顯老态哭喊着要找媽媽,那種束手無策的心碎重重地敲打着每個人的心靈。小女兒露西的意外離世,應該是他内心最不願正視的創傷,同時也是無法消逝的傷恸。壁爐上方挂着的舞女的畫、那個讓他拼命施展魅力的護工勞拉,都折射了他内心深處對露西的憐愛。雖然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但潛意識裡他一直保留,所以才有了那個打開雜物間的夢。那個夢魇,叫人無比心酸。

朋友和我說,阿爾茨海默病是不可逆轉的,一旦發病,你隻能看着它在慢慢破壞你親人的記憶和思考能力卻又無能為力。我身邊也有至親患過這種疾病,看她一天一天記憶模糊、直至不再識人,想着時日無多但你又無法時時刻刻陪在她的身邊,那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矛盾,才是翻倍的憂傷與絕望。所以,該不該為了追尋自己的生活,而把無法親自照料的老人送入養老院?或許這才是這部影片真正讓我們去思考的内容。自然中國式的家庭文化和西方式的家庭氛圍本來就不同,但每個家庭都有每個家庭的特異性,每個家庭的最終選擇應該都是經過小心翼翼謀求後獲得的最佳平衡,我們每個人都沒有權利更不應該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指責别人的選擇。


那天吃晚飯,媽媽告訴我她在街道醫院碰到了一個98歲的獨居老人來配藥,一身的病,但令人驚奇的是她的豁達和開朗。她說活着很好,因為現在的日子那麼好;但即便死去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所以這個老太太笑呵呵的,說在樓梯摔了一跤也沒有什麼,她就這樣躺一會直至可以自己爬起來,于是乎樂觀的情緒也感染了周邊的老人。誠然,生命的外表固然脆弱,但在向死而生的人生裡,不能忘卻生命的本質還是堅韌。肉體會衰老,而意志的堅定卻可以一直保持。
李碧華在《青蛇》裡說,“數十年過去,隻如夜間一聲歎息。是的,很快。”那麼,人到中年,還有什麼比擁抱身邊人更為重要的事情?比如,今天天氣那麼好,真的應該一起拉着手去看陽光下跳舞的樹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