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更新到11集,沒忍住想來安利一波。

先說幾個有意思的點:

一:動物圖志

明珠和索額圖,一個狗,一個熊。明珠就擱着索額圖一個人狗,索額圖仗着自己皇親國戚橫的像隻不太聰明的熊。

明珠總暗戳戳告索額圖的狀,靠着踩索額圖抱上皇帝大腿,小嘴巨會罵人,“慌慌張張的,後面有人套狗啊”,逗自家鹦鹉“索相,叫爹”。模仿索額圖奏報,索額圖來了果真和他剛學的一模一樣,皇帝差點沒憋住笑,明珠沖皇帝得意挑眉,那獻媚的小模樣,愣是讓我把他的小三角眼看順了。

索額圖是個粗人,不會做文章就找了個教書匠(高士奇②)幫自己修奏折,皇帝誇兩句就飄了說自己還寫了詩,“無數東西天上飛,東一堆來西一堆,莫非玉皇蓋金殿,王母娘娘篩石灰”,旁邊高士奇批注“絕佳好詩,擂鼓四通”。皇帝看完哈哈大笑,索額圖不知道皇帝笑啥,這批注不是誇獎麼,皇帝說擂鼓四通就是不通不通不通又不通。索額圖回去把高士奇抽了一頓。

桃園三結義的趕考舉子陳潢①、高士奇②、徐乾學③,考前說苟富貴勿相忘,考完各奔東西當沒放過這個屁(主要是徐乾學不是東西,但他貢獻了百分之八十的笑點),後來殊途同歸都入朝當了官,尴尬了~

二:人人平等?

本劇以黃河水患開局扯出河道貪污案,前五集各路相關官員紛紛登場,不管官職大小,都敢頂撞上司擺臉子,我一時恍惚覺得他們那兒是不是人人平等的法治社會(我沒查史實,不知是康熙時本就如此還是編劇賦予的戲劇效果)。舉例哈:安徽巡撫靳輔④一直催總河長王光裕支付拖欠河工們的銀饷,還拎着他衣領子咆哮;王光裕為了推責摘了一小官的烏紗帽,小官直接陰陽怪氣王光裕,我估計小官内心潛台詞“出事兒拿我頂包裝你爹呢”;皇帝讓河南交稅,河南巡撫兩手一攤——沒錢,河南窮啊窮的要死啊又有水災又有難民錢都不夠河南自己花啊你治我罪我也沒錢,皇帝說要錢是治理黃河,巡撫兩眼一亮,治黃河那必須有錢!(鞠一把淚,真是個好官兒)。其他的有小縣尊不給索額圖面子,貪官當着皇帝的面就想殺人滅口等,反正挺有意思~

三:諷刺效果拉滿

縣尊于振甲是個日日三省吾身想當聖人的清官,卻理解不了靳輔說的“事物都有兩面性”。靳輔将一本前朝流傳下來的治河書籍奉為聖物,日日拜讀。但這書是本朝舉子陳潢①二十歲時寫的。陳潢、高士奇②、徐乾學③結伴上京趕考,高士奇有治世之才,陳潢一身治河本領,然最終隻有苦讀書會疏通關系的徐乾學中了探花,還上演了一出範進中舉。總之,隻考八股文+科舉舞弊,造成庸才當官,人才埋沒。編劇沒有懶省事兒用台詞說出來,而是用一個個人物鋪出來讓觀衆自己琢磨。有意思~

再說各論壇大家都提到的動容點:

一、靳輔下令“炸堤洩洪”,無人敢去,人群中站出來一個年輕小夥子,靳輔愣住,小夥子是他兒子。此時洪水兇猛,十有八九有去無回。堤炸,洪水過境,衆人歡呼,靳輔默淚。

二、靳輔被誣陷,押解回京路上遇到治河奇才陳潢,靳輔全然忘卻自己,一心隻想把他舉薦給皇帝。

三、皇帝邀陳潢治理黃河,陳潢道“自古事功易,成功難。成功易,終功難。慎于始者必謹于終”,直指出沒有不想治好黃河的皇帝但沒有幾個能堅持到底。皇帝回“治河是百年不易的國策”,陳潢再次說出治河難處,皇帝一個也許不了但承諾和他共進退。陳潢看到皇帝的決心,大談特談治河方策,皇帝聽得忘我。此時此刻,無君臣唯盟友。

四、陳潢去下層船艙看望被關押的靳輔,艙内條件惡劣,陳潢心疼,靳輔卻道終于能休息了,他拉着陳潢趴船底聽河濤聲。借着油燈的微弱光亮,靳輔以水作圖,在船壁上畫出自己的治河想法,陳潢十分贊同,跟随輸出見解。他們在最簡陋的地方,談論最偉大的理想。

...

五、皇帝命靳輔和陳潢一起治河,他們從源頭開始勘測,冰天雪地,風餐露宿,二人卻甘之如饴。他們在星空下談心,靳輔問陳潢真的不求功名嗎,陳潢說他有功名之心,還很大。一時功名是惹人羨煞,而他陳潢要的是和大禹、李冰、潘季馴一樣,讓後世将他們的名字和這條河連在一起。

...

最後再說皇帝這邊,他緻力于三件事:平三藩、治黃河、建水師,一個還需要問孝莊要錢的小皇帝,朝着利國利民的方向鉚足勁兒去努力,孝莊雖不理解卻全力支持,三言兩語間壓制舊部、敲打權臣,是皇帝最堅實的後盾。當初的三舉子,陳潢在治理黃河,高士奇得以向皇帝展示自己的治世之才入駐南書房,施琅在等待水師大展雄圖的那天,由明珠和索額圖把持的舊制正一點點被打破,我看到盛世之初的希望和熱烈。這也是我想向大家安利的原因,喪了太久,這碗雞湯,可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