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最好的抗美援朝戰争電影。從服化道上說,比起形成刻闆印象的志願軍。着50式軍服而不是暖帽就是一個亮點了。在常見志願軍形象裡的50式東帽其實隻是給北方部隊配發了。20軍戰士主要着50式華東棉服,這種棉服和50式軍服外表一緻,單内襯多了兩斤棉花。這表現為劇中棉服略鼓。這一點後面會有伏筆,我軍革命曆史中有老戰士和幹部會主動要老棉花,把新棉花留給新同志,自留老棉花導緻棉服闆結緻禦寒能力下降。這也解釋了後面為什麼老班長的凍傷最嚴重。編劇能把道具與真實的曆史場景和劇情有機結合,确實很高明。槍械方面,據我了解,本片才用了真槍實彈的方式拍攝。自然比許多戰争片塑料槍質感好的不是一星半點。至少從平穩的長鏡頭上能看到槍擊的每一個動作,非常寫實。比如沖鋒槍能看到完整的開膛待機動作,上膛時槍栓後拉到位挂住不動,而不是像閉膛待機沖鋒槍一樣槍機立刻複進,扣動扳機後槍機複進,推彈入膛同時完成擊發。以及開槍後,從抛殼口冒着熱氣翻滾出來的彈殼。都是非常的真實和還原。而且,劇中20軍戰士的槍械和美軍槍械也都做了最大程度的還原。沒有拿最方便接到的斯登來湊和事。就已經能看到劇組的用心了。戰術表現方面,本片有三個戰争片段,開頭對國軍堡壘群的攻堅戰就展示了人民軍隊标準的攻堅戰術。爆破、火力、突擊和支援四組相互銜接配合,在我方火力交替壓制吸引敵火力點的情況下,爆破手利用地形地物的掩護向目标躍進。這就是著名的“四組一隊”。直到今天這都是我軍攻堅的訓練科目之一。入朝後與韓軍的遭遇戰也是非常的真實,許多電影的遭遇戰都是群演看心情胡亂開槍,拿着槍一股腦的往前跑。硬生生把圍殲打成了近身肉搏。本片中從戰前偵查階段連長問小戰士敵軍番号,火力,配置,數量都顯得專業真實。在戰鬥前的部署階段,各班分工明确,對敵形成半環形包圍後先由優秀射手擊斃敵方指揮員,充分利用步槍火力的精準性和突然性反制敵突圍和潰逃,再交替掩護發起沖鋒。發揚自動火器的壓制能力同時挫傷敵反沖鋒,整場戰鬥的槍聲層次分明。這場圍殲戰真的是幹淨利落。寫實且專業。最後和美陸軍一師的陣地防禦戰,也就是楊根思犧牲的小高嶺戰鬥。對雙方的戰術盡量的還原了,美軍借徐進彈幕掩護進攻,志願軍就利用反斜面躲避炮擊,炮擊結束後迅速回歸戰位。楊根思戰前還在距陣地固定距離處設置标識物,美軍接近标識物時,楊根思就可以準确了解接敵距離,并通過哨聲協調同時開火。美海軍陸戰隊正面沖擊小高嶺,志願軍就在側翼進行偷襲。美火炮重機槍集火我重機槍陣地,志願軍就攜帶重機槍轉移。但《沖鋒》也并沒有為了展現志願軍的神勇而削弱美軍實力,而是将美軍塑造成了極其強大的對手,對其的真實戰術戰法和反應指揮,也進行了準确的還原。片中美軍的步炮協同也極其優秀,對小高嶺進行輪番轟炸。就調動空中力量和炮兵火力,美海軍陸戰隊停止沖擊突然撤退,志願軍在戰位上還沒反應過來,就被猛烈的炮火覆蓋。參戰雙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還有志願軍的反坦克戰術,志願軍通過火力壓制,打亂美軍的步坦協同陣型,利用美軍坦克視野狹窄,靈活性差等缺點,從側面靠近坦克進行爆破,其中關于爆破傷害也是還原的,(二次戰役期間)志願軍步兵能夠使用的最大炸藥包,撐死也隻能讓敵坦克車組受到震蕩無法戰鬥。并不能有效擊穿敵裝甲并破壞車體,當年志願軍戰士們主要攻擊部位,就是影視裡坦克側面裝甲。70年前先烈們前仆後繼,用身體抵住炸藥包,震蕩敵車組遲滞坦克的進攻,在這一刻得到了最準确的還原。
政工方面,十分真實,比如指導員趕赴朝鮮在火車上提升借連長楊根思提升戰士們的連隊榮譽感,的行軍間的思想動員。連長的政工也沒落下,比如開導小戰士喜子。先是指導員發現了戰士思想波動,然後安排同鄉的幹部連長去開導,而小戰士思想波動的原因也很真實,沒能完成任務,在部隊,戰士們沒完成好任務或者犯錯了一般都會内疚,尤其影響到了集體,還擔心戰友們排擠和奚落。指導員的做法是讓戰友們鼓勵和誇獎小戰士孫喜。可以說,今天部隊的思想工作也有這部分内容。
此外,再說一個細節,片中噴火器中彈的反應是本片中我認為最好的片段,有别于其他電影裡噴火器一打就炸,《沖鋒》對噴火器受擊的處理極其細節,先是楊根思的沖鋒槍,打不穿美軍噴火器的鋼制加壓厚氣瓶。然後楊連長槍線下移,打破噴火器輸油管,從而點燃噴火兵。而不是爆炸,可以說完全的還原了噴火兵的真實犧牲狀況。(同火攻專業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