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魂最後一個高潮戰就是sai與塔矢名人的對決,對戰方式是在網絡上,這不由讓人想起自2015便開始的圍棋人機大戰,作為從古至今最強的棋手藤原佐為(可以指代ai)與現代棋手的對決可以說是預言了未來,也滿足了我真正一直想看的古代棋手與現代棋手的對決。也不要說為什麼現代人下不過古人啦,職業棋手崔燦就古今相争這個課題用ai在之前寫過一篇論文,文中選取三位日本古棋代表:道策、丈和、秀策,三位中國古棋代表:黃、施、範,及1988年至2016年前ai時代所有世界冠軍決賽的棋譜。在Katago 20b每手1000k計算量(1080ti需算15分鐘)的分析下,當代職業棋手平均ai吻合度為53.62%,平均勝率波動為2.71%,其中古力與李世石吻合度達55%,領跑現代棋手,令人意外的是,李昌鎬吻合度名列倒數,這可能與其善官子不善布局有關。清代三位棋手平均ai吻合度為53.33%,平均勝率波動為2.69%,其中黃龍士以54.44%的最高吻合度及2.23%勝率波動名列中外古代棋手第一人,作者也對周東侯、程蘭如等中國古手進行了分析,發現隻有黃、範、施、周達到前ai時代職業頂尖水準,其餘棋手隻與現代頂尖高手相當。而日本古代三位棋聖中,前聖道策令人意外的隻有46.67%的ai吻合度,考慮到道策與黃龍士生卒相仿,可以說在清代早期,中國圍棋的發展要強于日本,而丈和與秀策吻合度均為52%強,也都達到了前ai時代頂尖職業水準。此外,在中盤戰鬥(61-180手)中,清代三位棋手以57.44%的吻合度冠絕群雄,甚至超越了當代職業棋手2個百分點,這可能與賽制時間有關,但仍體現了清代棋手超凡脫俗的中盤戰鬥能力,緊随其後的是丈和與秀策,中盤也達到了56.23%吻合度,稱為棋聖并無過譽。最後總結:就布局數據來看,哪怕前ai時代業餘棋手,其吻合度也大大超越中日古代棋手,但學習ai的經驗告訴我們,無論布局如何先進,棋手個人的戰鬥力永遠是在中盤體現,綜合全部數據,可以認為古代著名棋手的天賦及棋力均不遜色于現代棋手,甚至隐隐有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