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看了一個泰國電影,在我心裡成為了近十年的最佳電影,如果10分是滿分的話,我願意打200分。這電影還在上映,可能排片不多了,有機會去看看吧。

...

姥姥的經濟條件并不好,除了微薄的養老金就隻有一棟老房子,除了大女兒早早嫁出去,與兩個兒子兒媳一起生活在一起,兩室一廳不夠住,姥姥就隻能住在客廳,大女兒回娘家可憐姥姥就把姥姥接走了,也可以幫忙一起照顧殘疾孩子。這一住就是十幾年,男主家四五十平米的房子住了五口人,男主從小就是和姥姥一個床上長大的,終于男主到了上大學的年紀,姥姥又開始和殘疾姐姐一床。

...

剛剛大學畢業的男主在曼谷市區找了一家廣告公司的工作,面試之後很快就入職了,在入職的第一天男主就接到爸爸的電話說姥姥入院了,男主隻能給老闆發個短信就趕往醫院,男主爸爸早早趕到現場,趕緊先付了醫藥費,等待搶救過程中姥姥的三個孩子也陸續都到齊了。

男主從來沒想到姥姥的病會如此突然,前一天還能給他做飯的姥姥,怎麼突然就病了?搶救之後姥姥被轉入了病房觀察,此時男主聽到門口的二舅三舅在商量是不是要不治了。我當時就崩了,怎麼下午入院,天黑兩個孩子就決定不治了。我哭的難受,我爸心疼我對我說:爸爸拿錢,爸爸給治。我那時候年輕,又怎麼知道,我爸的當時角色在這個環境裡隻是外人。當晚最要緊的問題就是誰來照顧病人,每個男人都是自己家裡的頂梁柱,我已經大學畢業了,雖然剛找到的工作,也不是什麼重要的工作,我就辭了工作,承擔了每天照顧姥姥的任務,我記得那時候我爸買了個充氣床,白天上班,晚上與我在醫院一起住,我媽還要照顧殘疾人姐姐,也不能經常來醫院。至于二舅三舅,來的次數有限,來了也不會照顧病人,不會打流食,不會換尿墊,不會翻身,就這樣姥姥堅持了十二天,再也沒醒過來。葬禮如期舉辦,三個孩子哭的淚人一般,結束之後分财産,房子賣了三人平分,養老金扣除喪葬費也是三人平分,這是姥姥之前就留下的遺囑,各自談妥各回各家。

...

我還有個殘疾姐姐,就是因為我姐殘疾,所以我爸媽才決定生的我,我媽明确的告訴我,生我的使命就是為了照顧姐姐。去年姐姐也去世了,急病,甚至不知道是什麼病,我父母算是松了一口氣,因為他們很怕姐姐活的比他們長,甚至比我活的長,特别怕姐姐沒人照顧。

其實姥姥去世我覺得蠻好的,中年就沒了男人支持,在那個社會一個女人帶三個孩子多難啊,我媽埋怨的家裡有好吃的都給小兒子沒有哥哥姐姐的,你這道這裡的【好吃的】指的是什麼嗎?是一顆腐乳(北方的一種鹹菜),就一顆哦,不是一瓶哦,因為我姥姥隻買得起一顆。

...

姥姥老了 我也沒看出來

姥姥去世也有十幾年了,我心裡一直有幾個場景,姥姥喜歡包餃子,有一次姥姥讓我幫她揉面,揉面挺累的,我也不願意幫她弄,可能姥姥當時想,大小夥子,體力這麼旺盛,在揉面上消耗消耗,她也省些力氣。那時候我根本沒看出來姥姥老了,也沒想過承擔家庭責任,在我媽看來隻要不是學習,就都不用幹,幹了就耽誤學習。現在想起來挺後悔的,也來不及了。

【下一段劇透電影結尾,還沒看的請不要繼續看下去】

真實的結局是什麼?

電影的結尾講到姥姥給外孫留了一筆錢,外孫用這筆錢給姥姥買了一直想要的豪華墓地,因為姥姥說過,可能買了豪華墓地,子女們就會願意來上墳吧,之後電影就結束了,那我說說真實的結局應該是什麼吧。我媽與二舅三舅商量好每年清明節去一次上墳,因為清明一定會放假,有休息日。但基本都是各自去各自的了,見面也就是打聲招呼說一句【來了】。奇怪的是二舅居然每年都去了,他不會開車,上墳對他來說非常麻煩,但他仍然堅持每年都去上墳,有時候比我們去的早,有時候比我們去的晚。更奇怪的是二舅媽居然也幾乎每次都跟着去,可能他們這個年紀終于不"忙"了吧,我也沒問過。至于小一輩的孩子們,隻有我會開車送我爸媽去上墳,姥姥最喜歡的大孫子、大孫女再也沒出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