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屆威尼斯電影節的這部《骨及所有》,因為看之前很完美的沒搜任何相關,所以當結尾黑屏後瓜達尼諾的名字出現的時候,我才猛然想起,除了18年新版《陰風陣陣》差點讓我把他定性外,《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也是出自他手,在他鏡頭下,那麼甜茶無疑是最美的,最純粹最幹淨的,在瓜達尼諾緩慢安靜的鏡頭下,悲傷悄悄爬滿了每一個角落。

看到一半的時候不禁感慨,為什麼我看到的 都是孤獨的人兒啊
這些人啊,一個個祈求同類,祈求理解,置身在孤獨的邊緣,一個個掙紮,沉淪,失落,失望,自卑,自救,極端,偏執。雖然近似于《生吃》的設定,但相對于《生吃》的大膽張揚,直觀的血腥和尺度,《骨及所有》更加含蓄,它或許更是一部披着恐怖片外殼的救贖故事,哪怕這個故事的結局并不盡如人意。
女主瑪倫是整部電影裡唯一得到過愛的人,她的爸爸是愛她的,所以一直保護着她,哪怕最終不堪重負逃離。她的媽媽也是愛她的,她和她一樣,都是食人者,因為害怕傷害,所以選擇離開。她的媽媽說“這個世界不需要怪物。”所以她能想到的最好方法,就是咬掉了自己的雙手,把自己關起來,等女兒有一天或許會找來,看完存放了15年的信,然後一起死去。

相對于整部電影的女主瑪倫,我反而一直被電影裡出現的其他角色所打動。老頭薩利孤獨了一生,找到瑪倫後,于是偏執的想在瑪倫身上渴求着一份畸形的友情亦或愛情。跟蹤她數周,被拒絕被推開後,他悲憤的對她說“我在你旁邊擦幹淨了身體,我之前從沒在别人面前這樣,這意味着一些事情!”他鼓起勇氣去渴求一段關系,他找到了她,他讓她開始了解關于他們這類“怪物”的世界,雖然過程詭異,盡管方法過度極端,但他嘗試過了。他喜歡在說話時用自己的名字來稱呼自己,仿佛這樣能讓他清楚自己是誰,好像這樣,這個薩利就是被肯定的,被記住的,是有意義的,不是被遺忘的。
“你不喜歡薩利。”
“你為什麼老要說你的名字?”
“你不喜歡我。”
“不是,我隻是不相信你。對錯對我來說都無所謂,重要的是我的感受。”
“所以,你不跟我一起”
“我不去。”

好喜歡李啊,他就像一個落單的小狗,擡着亮晶晶的眼睛,在自己悲催不堪的人生中,抓着瑪倫撒下來的那束光,哪怕滿臉污穢,滿身血迹,也遮不住他内心的幹淨純粹。曾經的他想過離開這個世界,可為了妹妹凱拉,他撐着。故事的最後,為了救瑪倫,他受了傷并且已經奄奄一息,生命的最後,他看着瑪倫“我想要你吃掉我。”“我要你把我吃了。”“我想把自己獻給你。”哪怕到最後,他都隻是希望把自己獻祭喂養給自己的愛人
“我是壞人嗎?”
“才不是。”

這個故事殘忍卻美麗,當作為世界邊緣體的他們在這部電影裡被化成了食人者的模樣,他們與世界格格不入,可這個貧瘠的世界卻又好像遍地生花。

“我們接下來要去哪裡?”
“去哪都好。”
“我們返回吧。車開到哪就是哪,車壞了再停下來,找個地方安頓,找份工作,就像平常人那樣。”
“你也想過平凡的生活?”
“嗯,做個普通人。”
“好啊,那我們當一會普通人吧。”
